• 1:头版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信息披露
  • 12:公司·融资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资金·期货
  • A6:市场·观察
  • A7:信息披露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 结构性减税对中国经济的战略意义
  • 新股发行改革核心:
    构筑保护投资者的屏障
  • 投资收益催肥的年报要小心
  • 龙年中国经济四大风险不容忽视
  • 欧陆能塑造新经济范式吗
  •  
    2012年1月31日   按日期查找
    7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观点·专栏
    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结构性减税对中国经济的战略意义
    新股发行改革核心:
    构筑保护投资者的屏障
    投资收益催肥的年报要小心
    龙年中国经济四大风险不容忽视
    欧陆能塑造新经济范式吗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龙年中国经济四大风险不容忽视
    2012-01-3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唐建伟

      ⊙唐建伟

      

      在经济增速放缓将成必然的情形下,虽然政策适度宽松可使中国经济在龙年避免“硬着陆”的风险,但从目前形势分析,不能不高度关注中国经济所面临的外部需求迅速萎缩、短期资本阶段性流出、房地产价格大幅波动以及地方融资平台局部性违约等四大风险,以尽力提前防范。

      回顾近二十年来中国经济波动,我们会发现,每次经济增速的探底,都是由外需冲击造成的。如1995年以来的经济增长两次低位分别是1999 年和2009 年,前者因为1997年至1998 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后者因为2008年2009 年由美国次贷危机酿成的国际金融危机。虽然笔者预计今年中国的出口不会负增长,但这个预测的假设前提是欧美债务危机不会明显恶化,世界经济增速将高于2009年。而若未来欧洲债务危机进一步由边缘国家向核心国家蔓延,且欧洲内部未能就救助问题达成一致,欧洲陷入中长期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将大增,很可能拖累世界经济“二次探底”,那就不能排除中国的外部需求迅速萎缩的可能性了。

      去年四季度,中国外汇占款连续三个月负增长,在过去10年除了2007年12月有过负增长(而且明显是个异常值)以外,外汇占款增量月度数据波动中枢一直保持在2000亿人民币以上。前一阶段外汇市场上人民币即期汇率连续跌停,引起市场对资本流出的担忧。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欧洲债务危机持续发作、美元阶段性走强、对中国经济“硬着陆”的担忧以及人民币贬值预期都有可能推动短期资本阶段性流出,进而引起外汇场、房地产场、股票等市场的波动,对此风险应加以警惕。

      经过近两年持续的房地产市场的调控,目前来看,政策效应正逐步体现,房产交易量增速大幅回落。去年1至11月,全国商品房累计销售面积为9.0亿平方米,同比增速与1至10月相比下降1.5个百分点;住宅累计销售面积同比增速也下降了1.5个百分点,房价开始松动。虽然目前房价波动幅度仍然较小,但不排除随着调控政策的深入和资本阶段性迅速流出,今年国内房地产价格整体或局部出现大幅下降的可能性。房价过快上涨固然会引发泡沫,而房价大幅下降,也可能通过对银行、投资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而对我国经济、金融产生负面冲击。首先,可能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由于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支柱行业之一,在缺乏其他的增长点、外部需求又日趋疲弱的大环境下,房地产市场的迅速萎缩,中国经济可能会受到比较大的负面冲击;其次,房价下跌对银行业势必形成冲击。目前,国内银行业与房地产相关的贷款(包括开发贷与按揭贷款)占到中国整个银行系统总贷款额的20%左右,而通过抵押贷款等方式,银行持有的与房地产相关的资产则更多。虽然大多数银行的压力测试表明可以承受国内房价下降30%左右。但如果房价真出现如此大跌幅的话,中国经济将可能出现比较大的麻烦,届时国内银行业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最后,由于这些年来许多地方政府的收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土地出让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很多债务也是通过土地抵押而来,房地产业的急剧衰退对于地方政府融资也会产生难以估计的负面影响。土地销售收入的降低可能引发对于债务可持续性的担心。由于当下一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现金流的预测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房地产市场前景乐观判断的基础上的,一旦房价大幅下跌,地方政府基建设施投资能力很可能会大幅收缩,并造成新建楼盘价格的进一步下行。假如形成这样的恶性循环,将对整个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产生较大的冲击。对此,相关各方不能不及早预防。

      目前,有关地方债务规模数据,比较认可的是审计署公布的结果。去年6月审计署发布的《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称,截至2010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的政府性债务余额10.7万亿元,其中,银行贷款84680亿元,占79%。笔者认为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总体可控,不会在短期内集中爆发出现系统性风险。不过,2012年是地方政府偿债的高峰期,潜在风险可能会在局部有所显现。目前,房地产市场相关收入约占地方政府可用收入的25%,中央政府转移支付约占33%,其他主要为税收性收入。因此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经济增速、房地产市场的演变和中央政府转移支付的力度。目前来看,2012年我国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的趋势将延续,房地产市场仍面临较大的调整压力。因此,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增速可能会放缓,届时不排除部分地方政府,尤其是地市级以下的政府到期债务偿还出现困难的可能性,这是不容有任何侥幸心理的。

      (作者系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