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观点·专栏
  • 5:公司
  • 6:市场
  • 7:市场趋势
  • 8:开市大吉
  • 9: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圆桌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私募
  • A7:基金·营销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专访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海外
  • 星巴克们何以边扩张边涨价
  • 上海构建本币离岸金融中心势在必行
  • 传统佳节怎么都成了“吃奢侈”?
  • 外论一瞥
  • Facebook插上资本金翅膀
  • 鼓励分红,也要控制再融资
  •  
    2012年2月6日   按日期查找
    4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4版:观点·专栏
    星巴克们何以边扩张边涨价
    上海构建本币离岸金融中心势在必行
    传统佳节怎么都成了“吃奢侈”?
    外论一瞥
    Facebook插上资本金翅膀
    鼓励分红,也要控制再融资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鼓励分红,也要控制再融资
    2012-02-0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桂浩明

      ⊙桂浩明

      

      在管理部门的强烈推动和社会舆论的有力督促下,如今沪深上市公司的分红状况有了较为明显的改观。虽然现在还只是年报披露的初期,仅有少数公司公布了去年的业绩,但其中相当多的一部分提出了分红预案,而且分红比例相对也比较高。这表明,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沪深上市公司的分红意识有了相应的提高,注重通过分红来体现对股东回报的意识在增强。无疑,这对于在证券市场上形成长期投资的氛围,并且吸引包括养老金等资金的入市,是会起到一定的作用的。

      不过,在欣喜之余,笔者还想到另外一个问题,上市公司的分红比例高了,反过来再融资的规模是否也会同样走高呢?过去,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一些上市公司分红以后,当即或者稍过一段时间,就会提出再融资计划。对此,有人形象地比喻说,这相当于先送给你2角钱,随后再向你要回去3元钱。一进一出,算下来还是股东的钱包瘪了。这种状况,近几年在一些银行股上表现得特别突出。表面看,银行股分红水平都不低,有的股息率还赶上了同期银行储蓄利率。但还没有等股东把分红放进口袋,一个海量的再融资计划就出台了,股东们就等着掏钱吧。有人说,银行股之所以估值很低,一个非常大的原因就在于无休止的再融资,一个靠股东不断出钱来维持发展的企业,投资价值当然要打折扣。同样的,在投资者看来,上市公司能分红当然是好事,但反过来又要持续地参与再融资,投资信心到底是会弱化的。毕竟,大家买股票是为了获得收益,而不愿无限制地投入。

      但是,在中国资本市场上,上市公司有强烈的再融资冲动。很多人注意到了中国IPO市场规模已连续几年稳居世界首位,其实,中国证券市场再融资规模要比IPO还大。由于再融资成本低,审批程序简单,有助于公司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现金流量,提高投资能力,因此客观上已成为现在很多上市公司筹资计划中的首选。一些金融企业,更是把再融资作为实现企业扩张的最佳途径。也许,纯粹从公司的角度出发,想要再融资也是有道理的,并且在某种程度上也不能说对股东没有一点好处。但问题在于,当上市公司以再融资为筹资的主要手段,将股东视为提款机的时候,实际上已走到了作为公众公司的反面去了,因为此时公司利益的最大化与股东利益的最大化已不再一致。也正因为如此,现在的投资者对于上市再融资普遍是不那么认同的,但凡有公司公布再融资计划,其股价往往下跌,就是最好的证明。甚至,部分公司的再融资计划,因为规模过大,“圈钱”特征太明显,还引发了整个市场的不安与震荡。想一想,中国平安千亿元再融资计划出台时,不就引发了这样的结果吗?

      科学的分红理论告诉人们,分红只是股东权益的一种体现形式,不管上市公司是否分红,都不会影响股东权益,只会调整公司与股东的现金流量。在这个意义上,鼓励分红当然是必要的,但是不能说公司不分红就一定是侵犯了股东权益。而反过来说,如果公司无节制地要求再融资,很可能会对股东利益造成实质性的损害。至于先分红然后再融资,则不但在财务安排上是不合理的,同时很可能是表明了对这些企业来说,股东意识不过是圈钱的幌子而已。在海外老牌市场,通常上市公司很少通过扩张股权的形式再融资,这样的公司文化,笔者以为非常值得沪深上市公司借鉴。毫无疑问,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成熟,超量的再融资行为,将会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反感,抑制无休止的再融资,会成为社会各界的一致愿望。

      现在,上市公司开始注重分红了,这是好事情,理应受到鼓励。但与此同时,恐怕还要注重对再融资予以控制,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护各方投资者的利益,并且有效地提升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增强其在市场上的吸引力。

      (作者系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