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建宁
中国股市有句俗语说,一月涨,全年涨。现在一月涨势已确立,全年选择股市投资虽不能说机遇千载难逢,至少是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了。2012年最大的投资机会正在资本市场孕育和诞生。
笔者做出如此判断,理由有四:
第一,社保能携“养命钱”入市,表明市场具有较高安全边际。社保管理的资金是不能承担亏损的资金,养老金更是追求绝对安全的资金,这些钱对投资价值的判断几乎近似严苛,要是一个风险市场没有达到其要求的安全标准,它几乎是不可能轻易出手把自己置于风险漩涡的。须知,社保投资风格一贯谨慎,入市时机把握精准,多年来收益保持跑赢大势,投资业绩稳扎稳打。
当前,A股经过2011年市场持续八个月的下跌,几乎挤去了绝大多数泡沫成分。沪深两市平均静态市盈率分别只有13.40倍和23.11倍,与2010年底相比分别暴跌37.99%和48.29%,致使很多股票都已是“白菜价”,A股市场已跌入安全区域。这必然吸引具有战略眼光的机构投资者悄悄布局。如果1.9万亿养老金入市获得政策支持,那么资本市场由增量资金带来的投资机会不言而喻。即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言人出面否认养老金入市,但却无法否认整个市场已经具备吸引大资金入市的安全边际。
虽然对养老金入市,还有一些争议,但笔者以为养老金因为将来巨大的支付缺口,寻求做大规模、实现保值增值的冲动是很强烈的,只要市场风险降低留有足够的投资空间,它不选择入市才是最大的风险和机会损失。所以,养老金入市的结果是相对明确的,只剩下入市时间选择和入市规模的问题了。
第二,中国经济下行趋势明朗,产业资本投资实业的热情不断下降,过剩资金追求反周期运作,为沪深股市的涨升提供了资金支持。短期内受欧美外部经济环境欠佳的影响,中国经济开始面临外需下降的压力,而内需受制于房价走势下行的连带,短期内无法大面积实现内需旺盛,最后实体经济产能过剩问题,将会演变为资金过剩问题。
去年中国经济比上年增长9.2%,显著低于年初预期。民间和社会投资工业生产的积极性将受挫,巨量产业资本过剩和房地产领域资金紧缺将同时存在。而过剩的产业资本寻求资金利用率的范畴则非常狭窄,相对能容纳这些大体量资金的投资场所,除了房地产领域,也许只有资本市场这个“大容器”才能担此大任。
事实也正是如此,进入2012年,央企大股东出手增持行为增多,在A股市场掀起了一轮产业资本增持潮。公告显示已有34家公司披露增持公告,仅华侨城一家就已累计增持1184.85万股,以汇金公司为代表的央企不仅战略性增持股份,还降低分红比例5%用以国有商业银行充实资本金。中国石化、中国神华等产业资本也在增持,说明产业资本正在有序地变身为金融资本,资本市场资金饥渴症有望得以缓解。
第三,从资本市场和宏观经济发展的历史比较来看,经济转型阶段资本市场存在着领先经济复苏的牛市根基和参照体系。资本的本性是追逐盈利,而在经济的转型阶段,往往更需要活跃的资本市场,因为这个市场既能容纳资金藏身,实际上也在为转型后的新经济发展贮备资金力量,恰好担当了新旧产业转型的资金供给“中转池”。
对此,1992年至1999年的中国经济转型,提供了很好的观察对比样本。1992年和2007年之后的经济形势相似性很强,这两年GDP增长率都是以14.2%为峰值,然后都出现了经济增长持续走低的情况。从1992年GDP增长率连续下降了7年,到1999年7.6%才见底,但经济下行4年到1996年的中期阶段,沪深股市提前经济见底三年爆发了大牛市,正好给经济成功“软着陆”准备了腾飞资金。
这一次,GDP增速从2007年高点回落,到现在刚好也过去了4年时间,也正是经济转型最为关键的一年,即使今年的经济下滑情况与九十年代类似,GDP增长率降到8%,甚至继续下滑两到三年才见底,但资本市场摆脱经济羁绊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作为资金腾挪的周转地已经步入升途就更有意义。
第四,从投资品的差异性比较来看,2012年资本市场可能机会最大。因为,在经济下行阶段,高价房产压力最大,统计数据显示,房地产商品的交易流动性正在减弱,投资房产的风险自然不小。而在通胀回落阶段,黄金的避险保值能力也已降低。即便2012年国际黄金市场依然能有较好表现,每盎司1800美元恐怕依然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天堑。所以,黄金实物和期货投资涨升的空间比较有限。
如此,把上述观点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2012年,把钱存银行不如投资银行股票,投资黄金不如购买黄金股票,投资房产不如投资房地产龙头股票。
(作者系上海金融学院公共经济管理学院统计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