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1:产业纵深
  • 12:调查·产业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钱沿周刊
  • T6:钱沿周刊 视点
  • T7:钱沿周刊 聚焦
  • T8:钱沿周刊 广角
  • “潜龙腾渊”:今年的投资机会
  • 利率市场化改革僵局该如何打破
  • 弥合保障房资金缺口
    还需开拓创新思维
  • 上市公司高管频频辞职背后的利益链条
  • 美联储新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的最大压力
  • 当身处劣势的时候
  •  
    2012年2月9日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6版:观点·专栏
    “潜龙腾渊”:今年的投资机会
    利率市场化改革僵局该如何打破
    弥合保障房资金缺口
    还需开拓创新思维
    上市公司高管频频辞职背后的利益链条
    美联储新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的最大压力
    当身处劣势的时候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利率市场化改革僵局该如何打破
    2012-02-09       来源:上海证券报      

      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不是条件成熟不成熟的问题,而是如何突破现有的利益与制度障碍的问题。因为,扭曲了基准利率的制度不仅会导致整个金融市场资源配置的严重无效率,也是一种为少数人利益服务的财富转移机制。而这种机制的利益关系的路径相依已成了推进利率市场改革的最大障碍。

      易宪容

      无论是2011年我国金融市场形势的现实要求,还是上月初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所期许的主题,推进金融市场的利率市场化已成了国内金融体系改革至为关键的大问题。因为事情明摆着,利率是金融市场资金的价格,如果资金的价格始终无法能通过有效的市场机制来形成,无法让利率成为金融市场资源有效配置的基础,也就没有成熟的市场可言。可以说,近20年来,利率市场化一直为国内金融改革的核心。

      事实上,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距目标仍然差距太远,甚至由于利率市场化改革滞后,价格机制的扭曲遂成了国内金融市场改革最大难点与重点。当前金融市场利率价格机制扭曲,不仅表现在金融资源无效配置,比如大量金融资源不是流入实体经济而是涌入高风险的各种投资市场,从而导致国内不少弱势行业及企业严重的金融挤出效应;而且导致了金融市场秩序越加难以确立,比如民间高利贷盛行、影子银行泛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过度扩张、商业银行的盈利高速增长、巨大潜在的金融风险的不断积累等等。谁都明白,全面推进中国金融市场的利率市场化已经迫在眉睫。

      但要全面推进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梳理清楚下述问题,要想有重大突破是不可能的:为何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所面临的困难与障碍会越来越多?其所面临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最近几年国内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为何会出现停顿?是市场不成熟还是其他人为因素使然?如果是人为的因素使然,这些因素又是什么?通过什么样金融改革才可打破当前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僵局?如果是市场不成熟,那么现在需要通过什么样的金融改革来为利率市场化改革创造条件?

      笔者且试着剖析一下。

      利率市场化的核心或实质,就是金融机构能拥有对信用风险的自主定价权,而金融市场客户能对信用风险有自主选择权。利率就是银行对信用的风险定价。正因为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当事人能对信用风险自主定价,所以金融市场的当事人也就能把其信用风险定价成本与收益归结到自己身上,即市场风险自担的原则。但目前国内的信贷市场的现状是,不仅政府对市场具有绝对主导作用及市场信用由政府来隐性担保,而且政府对市场实行各种管制。在这种情况下,具有承担信用风险定价的主体根本无法形成,无论是对金融机构来说还是对客户来说,都是如此。这就是为何国内商业银行敢于对高风险客户贷款及高价进入住房市场,投机炒作者敢成为“房闹”的根本所在。换言之,只要政府对银行信贷市场信用隐性担保不改变,银行及客户进入市场不可能自主风险定价及自由选择,其行为永远会把决策行为收益归自己而让社会来承担成本。

      从现有的主流意见来看,利率市场化或放开当前银行的存贷款利率是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础条件。但是,在缺乏监管调控机制的情况下,存贷款利率完全放开一定会造成对国内银行市场巨大冲击,甚至导致整个国内银行市场混乱。这里就有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整个利率的水平可以通过市场的价格机制来形成,但是通过没有成熟的市场价格机制或利率形成机制,那么利率水平又如何来决定?或者说,如果利率形成机制只有到市场基础得到满足之后才可出现,那么利率水平也就无法生成。其实,市场永远在变动过程中,利率市场化也是如此。如果要等到利率市场化的各种基础条件成熟之后,才能让信贷利率真正放开,那么既无法通过何种方式来形成有效的利率水平,更无法形成有效的价格形成机制。

      可以说,当前利率管制政策,看上去政府所管制的利率十分少,主要是管制银行的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基准利率),并实行贷款利率的下限和存款利率的下限管理。在国内银行刚从计划经济中走出的历史条件下,这无可厚非。但如今国内绝大多数银行不仅走出了当年不良贷款巨大的困境,还成了世界上赢利状况最好的银行。政府不仅没有减弱对银行直接及间接注入资源的政策,反之还在强化(比如强调扩张大商业银行利差的重要性),这就使得银行轻易地谋取“暴利”。这种利率管制下的既得利益集团就可能成为利率市场化最大障碍。

      因此,笔者以为,对当下的中国银行业来说,利率市场化的核心,就是通过证券化来发展债券市场及形成银行市场长期收益曲线。这既有利于防范银行体系的金融风险,也有利于改变国内企业的融资结构。这应是国内利率市场化的关键所在。其实,银行资产证券化的问题,既有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教训,更有这种金融工具信用扩张边界问题。如果以为中国金融市场深化改革不够,银行资产过度证券化,无法为利率市场化创造条件,那么反之,它也将成为一种新的积累金融风险的工具。

      还有,利率市场化还将面对当前的利率双轨制问题(即民间信贷市场利率及影子银行市场利率与银行利率的双轨)、银行基准利率与Shibor的关系问题、银行利率与银行上市公司收益率问题、利率与人民币汇率关系的问题等。这些都是利率市场化中的重大问题,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才能看到问题的真相及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如此说来,当前国内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不是条件成熟不成熟的问题,而是如何突破现有的利益与制度障碍把改革向前推进的问题。因为,扭曲了的基准利率制度不仅会导致整个金融市场资源配置的严重无效率,也是一种为少数人利益服务的财富转移机制。很显然,这种机制的利益关系的路径相依已成了当前金融市场推进利率市场改革的最大障碍。不打破这种利益集团阻碍金融改革的格局,利率市场化改革就无法真正取得突破。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