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财经海外
  • 6:产经新闻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公司·融资
  • 12:上证零距离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资金·期货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调查
  • A8:路演回放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创业板新股热渐趋理性 发展中纾解“三高”
  • 崔健:上市是为了更快地成为国际龙头
  • 专“芯”十余载
    东软载波厚积薄发插上“资本之翼”
  •  
    2012年2月14日   按日期查找
    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 4版:特别报道
    创业板新股热渐趋理性 发展中纾解“三高”
    崔健:上市是为了更快地成为国际龙头
    专“芯”十余载
    东软载波厚积薄发插上“资本之翼”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专“芯”十余载
    东软载波厚积薄发插上“资本之翼”
    2012-02-14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吴正懿 王春晖 ○编辑 梁伟

      

      在青岛市市北区并不繁华的上清路上,一幢并不显眼的6层小楼,便是东软载波的总部。拾级而上,楼道里的一副标语尤为醒目:“只要选对了路,就不怕路远”。

      从多个视角看,东软载波都可谓创业板的样本企业。公司所处的电力线载波通信行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东软载波“体型”不大却拥有极具竞争力的“内核”,但轻资产的模式致使其长年融资无门。创业板的开闸,恰似一股活力之泉,令东软载波“久旱逢甘露”。

      放眼创业板族群,不乏创业时间很短的“新锐”、流着国资血液的“贵族”、早已为人熟知的“明星”。草根出身的东软载波显然不在其列,其上市倚靠的是本分、坚守与创新,是厚积薄发后的水到渠成。

      东软载波的前身青岛东软电脑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6月,注册资金20万元。1997年3月,现任实际控制人崔健、胡亚军、王锐掌舵公司,最终引领东软载波驶入创业板。

      “东软载波的拐点在1996年。”东软载波董事长崔健说。这一年,一直从事软件开发的东软载波果断切入尚处空白的载波通信技术领域。

      始料未及的是,转型“阵痛”整整持续了10年。1996年至2006年,由于市场环境不景气及初期技术的不成熟,公司载波通信业务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依靠软件业务的盈利贴补着载波技术研发。期间,公司决策层对于载波业务亦有过激烈争论,最终统一思想继续前行。

      一位老员工回忆说,2002—2003年间,20多名研发人员几乎有半年时间都睡在办公室,一周回去一次,饿了就泡一碗方便面充饥,“直到现在,王锐老师也经常吃方便面,几个亿的身价了,办公室一堆方便面。”

      十年磨一剑。随着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逐步应用,2006年,东软载波的载波通信业务首度实现盈亏平衡。此后,乘着智能电网大规模建设的东风,东软载波凭借先发优势一骑绝尘,业绩节节攀高。2009年,东软载波筹划在创业板上市,2010年2月22日召开创立大会,2011年2月22日挂牌,历时一年整。

      任何公司的发展脉络可从文化上探源。东软载波实际控制人崔健、胡亚军、王锐与中国海洋大学颇有渊源。其中,崔健曾任教于海大;王锐至今仍是海大教师;胡亚军系海大研究生。目前,东软载波很多员工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公司内部以“老师”相称,拥有浓厚的学习氛围,塑造了东软载波人低调、务实的态度。

      在创业板上市之后,东软载波的变化显而易见。2011年,公司预计营业收入将近4亿元,净利润超过2亿元,比上市之前翻了一番。2011年10月,东软载波调入创业板指数实施样本。目前,东软载波的产品占据了国内40%以上的市场份额,牢牢确立了其在电力线载波通信及软件研发领域中的龙头地位。至今,东软载波共推出了四代载波通信芯片,公司的核心产品“SSC164x”系列芯片的通信能力、稳定性、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今年第四季度,第五代窄带高速载波通信芯片将研发完成,实现量产。

      从二级市场看,东软载波的发行价为41.45元,今年2月9日报收56.09元,涨幅约35%。在同期上证综指下跌18%、创业板指下挫35%的背景下异常夺目。

      “我每天都会关注公司股价,毕竟股价反映了股民对公司的认可程度。”崔健说,但我们绝对不会哄抬股价,不糊弄人。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崔健的办公室特别简朴,没有奢华的摆饰,最醒目的是一副“点石成金”的牌匾——这是2010年度股东大会上一位股民题的字,崔健将它裱起来挂在墙上,时刻激励自己。

      “原本以为上市后能轻松一点,上市后才发现比以前更累。”崔健笑着说,“但毫无疑问,我们选对了创业板上市这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