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钱晓涵 ○编辑 梁伟
继年初的天山股份之后,金发科技成为了又一起券商包销上市公司公开增发A股的案例。广发证券近日发布公告称,作为金发科技公开增发的主承销商,公司将包销金发科技发行余股9381.57万股,占该公司发行后总股本的5.7%,包销金额约11.85亿元。
券商投行包销上市公司公开增发新股的事件并不罕见。今年1月,天山股份宣布拟公开增发1亿股新股,计划募集资金总额为20.64亿元。但由于市场低迷,参与者并不多,导致主承销商宏源证券被迫包销剩余的5682万股,占本次发行总量的56.82%,“自动”成为公司的第二大股东。以增发价20.64元/股推算,宏源证券耗资约11.73亿元。
而在2011年,也发生过多起上市公司公开增发遇冷,券商投行包销余股的案例。2011年1月,长安汽车公开增发,以中信建投证券领衔的承销团队包销1.03亿股,占发行总量的28.51%;3月初,长江证券公开增发不超过6亿股A股,由于认购不足,主承销商东方证券被迫包销其中1.1亿股;7月中旬,中天科技公开增发7058万股,承销商海通证券被迫包销发行总量的58.31%;8月,威海广泰公开增发结果公告,其承销商海通证券包销剩余的46.21%。
“如果没有意外,券商肯定是不愿意包销的。”业内资深投行人士向记者表示,投行最希望的事情,是帮助上市公司把股票发出去,自己稳定地赚取承销费用。“有些人可能认为券商在包销某些股票之后,由于股价上涨,投行还能获利,因此投行愿意主动包销,这种说法肯定是不成立的,对于我们而言,能不承担风险一定就不承担。”
同样是被迫包销,但券商的“运气”相差甚远。以中天科技的公开增发为例,海通证券去年7月以23.8元/股的价格包销4000多万股中天科技,截至去年底仍然死死地握在手中,中天科技2011年年报显示,海通手握4115万股中天科技,位居公司第二大股东,以昨日收盘价计算,海通这部分包销股份已浮亏20%。
然而,今年2月7日,宏源证券发布减持天山股份公告,两次减持约2445万股,合计套现约7.6亿,已获利4850万元。但在业内人士看来,宏源证券成功躲过一劫还是运气成分居多。“公开增发与定向增发和IPO都不同,没有限售期。有了锁定期,二级市场投资者普遍感觉安全一些,似乎有人在为股价保底,而公开增发的新股立刻能够上市流通,这是很多投资者不愿参与的重要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A股公开增发频频出现认购不足的现象,投行被迫为其包销,这在很大程度上考验着券商的现金流。从目前已经发生的几个案例来看,投行的包销金额动辄超过10个亿,对于大券商而言,这尚在可接受范围之内,但对于中小型券商而言却是相当不菲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