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论一瞥
《日本经济新闻》2月28日社论
强化安全网
是欧洲和IMF的共同事业
在G20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会议闭幕发表的共同声明中,欢迎欧洲为了解决金融动荡而做出的一系列应对。通过G20以及欧洲中央银行(ECB)提供资金等追加援助措施,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紧张的确得到了一定缓和。
但是,即便应急措施可以使希腊稍喘一口气,希腊真正的财政重建之路依然坎坷。人们可能再次担心希腊政府不履行债务,意大利和西班牙也可能再次发生金融动荡。我们应该预想到,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和欧洲稳定机制(ESM)的资金框架5000亿欧元可能不足以应对这些问题。因此,欧洲应尽早大幅扩大资金框架。
为了应对发自欧洲的金融危机,强化欧洲地区内部的援助体制是主要的。但IMF也要做好准备。仅仅依靠EFSF和ESM还不能让人安心。主要国家除了讨论欧洲的自助努力外,还应该讨论扩大IMF的资金框架。希望主要国家能取得对追加措施持谨慎态度的美国和加拿大的同意,在4月下次会议召开之前使这些措施更具体化。希望IMF充分认识到扩大安全网是欧洲和IMF的共同事业,尽早做好周密的准备。
金融市场的暂时缓和,容易减轻当局的危机感,这应引起警惕。主要国家不应浪费掉应急措施争取来的时间,而应该尽快开始经济和财政的重建。
另外,主要国家面临的问题还不止是欧洲的金融动荡。G20的声明也对原油价格上升以及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之间的不平衡表达了担心。希望相关国家恪守各自的承诺,对世界经济的稳定负起责任来。
(梁宝卫 编译)
印度《经济时报》3月2日评论
水资源匮乏升级带来经济危机
水是现代经济发展所依赖的最关键自然资源。缺水与经济快速发展不可能携手并进。印度与相邻国家在共享水资源问题上都曾有过较为成功的处理经验,这些经验需要在水资源愈加紧张的未来发挥作用。除了共享水资源,印度在水资源问题上也面临艰难选择。印度必须更加明智地管理水资源,包括建设更大的蓄水能力,提高质量以及提升水资源的效率和生产力水平。
尽管有一些好的设想,但因受困于多方水资源利益带来的压力,留给乐观主义的空间很有限。大型水利工程的计划通常都会受到非营利组织的强烈抗议,这使得修建大坝等大型工程难以付诸实践。比如2010年新德里决定放弃三个大坝工程,其中包括一个正在施工的工程,这导致了纳税人数千亿美元的损失。工业和粮食生产的需求,会增加对本地水资源的压力,非营利组织引导草根群体反对建立水密集型产业,也是为了保障日常用水,。
旨在融合水资源发展的印度国家水利发展机构和印度国家委员会对阻挡干旱和洪水、提高粮食产量来满足人口增长等都至关重要。如果不去扩展可耕土地、引进植物多样性以及采取新型农业技术,印度很可能在未来成为一个粮食纯进口国家,这个变化将对国际粮食市场造成重大影响。
更基础性的问题是,愈演愈烈的水资源短缺威胁到了经济增长,加剧了社会紧张,唯有政府修正政策手段,在水资源管理上形成更具宏观性、长远性的视野,这个困难局面才有扭转的可能。水资源问题必须摆在战略地位来对待。
(作者是战略事务分析家布拉马·切拉尼,贺艳燕 编译)
《经济学家》3月3日社论
设法让放松资本控制
风险最小化
便宜的资本,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始终至关重要。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得益于充足的家庭储蓄以及将这些储蓄注入企业。然而,这一路径是要付出代价的。因为,这种类型扭曲了经济,压制了消费、服务和私人商业。而对资本外流的控制阻碍了海外的有利投资,外汇储备的高累积也可能产生巨大危险。要化解这样的风险,中国就应接受货币在本土内及本土外更自由地流动。然而,向外部世界敞开金融系统要承担难以预料的风险,比如上世纪90年代末的亚洲金融危机就是由海外热钱涌入造成。那么,既要自由,又要避免大风险,中国是否有更安全的方法呢?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一项研究,建议打开金融体系,同时对放松资本限制提出了十年的计划表。首先鼓励中国企业收购外国公司。其次开展更大规模的跨境商业借贷。之后,外国人可以对中国股份、债券和资产进行更自由的投资。中国过剩的储蓄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安全性证券产品的吸纳力,鼓励了西方银行创造衍生品,但是西方的3A资产很快就会变成有毒资产,这将会带来毁灭性后果。因此,更宽松的控制会鼓励更多有生产力的投资项目。
中国资本呈现的是政治商业合体的形式,外国投资者可能会帮助中国本土银行不会触及的公司、行业。这种转变将促使中国金融市场的多样化。当然,这一转变必须把握好时机。如果中国在本土外放松资本控制的行动先于本土内,将会带来中国储蓄者、投资者涌向海外银行、股市的洪流。这对中国本土金融行业是非常不利的。
中国理应通过做足准备来最小化资本自由带来的危险。这包括市场化利率和汇率,整顿货币政策,改善中国银行的运行和监管的方式。总之,资本自由化可以在本土内和本土外两条线上相互补充。
(贺艳燕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