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两会特别报道
  • 5:两会特别报道
  • 6:财经新闻
  • 7:观点·专栏
  • 8:公司
  • 9:市场
  • 10:市场趋势
  • 11:开市大吉
  • 12:圆桌
  • 13: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私募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对话
  • A16:基金·人物
  • 民众福祉才是改革终极目标
  • 中国迎“大考”:如何创新改革思维
  • 取消养老金双轨制呼声鼎沸
  • 外论一瞥
  • 英伦商家呼吁拥抱“中国”
  • 新股发行价回落正在改换市场面貌
  •  
    2012年3月5日   按日期查找
    7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观点·专栏
    民众福祉才是改革终极目标
    中国迎“大考”:如何创新改革思维
    取消养老金双轨制呼声鼎沸
    外论一瞥
    英伦商家呼吁拥抱“中国”
    新股发行价回落正在改换市场面貌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英伦商家呼吁拥抱“中国”
    2012-03-0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李俊辰

      李俊辰

      二十年前,阿拉伯人在英国的阔绰是出了名的。比如,法耶兹买下了英国最著名的百货公司哈罗斯,名噪一时。近十年,俄罗斯人是英伦商家的最爱。如今,中国超级富豪正“超阿赶俄”,成为不列颠名牌的最大外来消费群。为从这些新顾客口袋里多掏钱,知名百货公司塞尔福里奇(Selfridges)甚至雇了会说普通话的职员。

      为了2012年的伦敦时装周,英国时尚界希望放松对中国游客的签证限制,以便吸引更多中国消费者,提升英国商家的利润。英国时尚协会主席哈罗德·提尔曼(Harold Tillman)在接受英国《独立报》采访时毫不含糊地说:“中国游客绝对能救(英国)商业街——如果我们给他们‘放行’的话。”提尔曼认为,假如对中国游客放松入境限制,英国时装店利润可能会增多数十亿英镑。即便从私人角度来说,提尔曼也是极力欢迎中国人的,因为他同时还是时装名牌耶格(Jaeger)和雅格狮丹(Aquascutum)的董事长。而这两个品牌已被许多中国游客列在来英国的“必买”采购单上。但提尔曼没有具体说明对中国游客的签证限制该放松到什么程度。毕竟,这是英国移民局的“分内事”。

      2010年,共有约14万中国人去英国旅行,比前一年增加了近10%。英国旅游局估计这个数字到2020年可能翻一倍以上。据统计,平均每位中国游客在英国花销约1700英镑,超过海外游客在英国的平均消费额约500英镑的三倍。中国游客在英国的消费总额统计也令人吃惊,从2006年的1.5亿英镑增至2010年的2.49亿英镑。中国游客在英国购买免税商品的金额在2011年增加了64%。帮助外国游客索回VAT消费税的退税公司——“全球退款”(Global Refund)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游客在伦敦市中心的商业街邦德街(Bond Street),的销售额,每年有164%的增长率。与此同时,俄罗斯人的消费则下降了27%。

      大量“中国消费者”进入英国经济,毫无疑问可以推动经济增长,让更多人就业。但因为英国没有加入“申根协议”,来英国旅行需另行申请英国签证,这使得许多中国游客到了欧洲却没有能去英国。而每年去巴黎的中国游客是赴伦敦的五倍。

      据英国时尚协会的统计,英国时装业价值超过210亿英镑。作为对比,化工行业和汽车行业对英国经济的贡献分别只有100亿英镑。提尔曼2008年出任时尚协会主席之后,开始实施提高英国时装的全球知名度的计划,把伦敦打造成与巴黎、米兰、纽约等齐名的世界时装之都。除了开始编制时装业的经济价值报告,该协会还开始安排英国青年时装设计师到巴黎、纽约、洛杉矶和中国去展示才华,同时吸引购买力强大的美国客户,甚至让美国时尚圈内举足轻重的人物正眼看待英国的时装业。在这样的战略目标下,由于签证限制而使英国时装业者坐失数十亿英镑利润,在英国时尚协会看来是难以容忍的。

      还有,或许19世纪作家狄更斯笔下的《雾都孤儿》绘制的伦敦给中国人留下了太牢固的印象,《魂断蓝桥》或《第39级台阶》等影片里英国人戴圆筒礼帽,留胡须,手持雨伞和拐杖的形象似乎已固化。英国旅游局此前策划了一场“魅力攻势”,希望改变不少中国人心目中伦敦形象。设法让前往欧洲旅游的中国人不要老是想着巴黎、罗马、布拉格,而更多想一想伦敦、牛津、爱丁堡。不过,他们面临的挑战相当艰巨。问题之一就是签证的繁琐手续和费用。巴黎的一个有利条件,是去欧陆国家的中国游客只需办理一张申根签证便能畅通无阻。为此,英国旅游官员曾试图说服政府实施“申根附加签证”,让拿到申根签证者可以较为便捷且廉价地把英国也包括在旅途中。

      应该说,英国电影和电视剧在向世界推广英国和带动旅游业方面发挥了强大的作用。拜《哈利·波特》系列电影所赐,诺森波兰郡的阿尼克古堡(Alnwick Castle)的民居、历史宗教场所、田园景色,一夜间成了热门旅游景点,旅游收入增加了900万英镑。带动旅游热的知名电影还有《达·芬奇密码》和《迷雾庄园》、《傲慢与偏见》等。

      在电视连续剧版的《傲慢与偏见》中,达西衣服湿透的那一幕是在柴郡的莱姆公园拍摄的。该剧热播后,到访柴郡的游人增长了150%。广受欢迎的儿童节目Balamory的拍摄地马尔岛,是个人口才一千的小镇,但节目播出后接待的游客却有近20万。苏格兰旅游部门估计,Balamory系列每年为马尔岛和其他西部岛屿创造了500万镑的收入。

      英国相关部门如果能将时尚商品和魅力旅游有效结合起来,对中国的游客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尤其是在目前英镑低迷,人民币高企之际。别忘了,今年还有一张王牌:伦敦奥运会。

      (作者系旅英青年经济学家,风险投资专业人士,大本钟奖天使投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