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两会特别报道·要闻
  • 3:两会特别报道·热点聚焦
  • 4:两会特别报道·专题
  • 5:两会特别报道·专题
  • 6:产经新闻
  • 7:财经海外
  • 8:观点·专栏
  • 9:公 司
  • 10:公司纵深
  • 11:创业板·中小板
  • 12:两会特别报道·上证面对面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欧阳泽华:“铁公鸡”上市公司将受监管约束
  • 上海证券交易所2012年招聘启事
  • 全国政协委员谭凯:六方面加快债市发展
  • 加强私募股权基金监管刻不容缓
  • 侯外林:公司分红情况将列入现场检查重点
  •  
    2012年3月7日   按日期查找
    3版:两会特别报道·热点聚焦 上一版  下一版
     
     
     
       | 3版:两会特别报道·热点聚焦
    欧阳泽华:“铁公鸡”上市公司将受监管约束
    上海证券交易所2012年招聘启事
    全国政协委员谭凯:六方面加快债市发展
    加强私募股权基金监管刻不容缓
    侯外林:公司分红情况将列入现场检查重点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全国政协委员谭凯:六方面加快债市发展
    2012-03-07       来源:上海证券报      

      ⊙本报两会报道组 ○编辑 宋薇萍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谭凯在提案中建议进一步加快我国债券市场发展。

      提案指出,“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债券市场,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债券市场总量占GDP的比重已上升至50%以上,债券融资占直接融资的比重已达70%以上,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直接融资比重偏低,融资结构过度依赖银行信贷,市场风险高度集中于银行体系,债券市场在服务实体经济、分散金融风险等方面发挥的基础性作用还远远不够,特别是债券市场还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没有解决,制约了其融资功能和资源配置功能的有效发挥。

      提案指出,目前债券市场的主要问题,一是投资者结构不合理,二是国债市场不能充分发挥金融产品定价基准职能,三是监管制度和监管标准不统一,四是交易市场及基础设施割裂,五是信用评级机构公信力差,六是有关法律法规限制了债券发行规模及市场化定价。

      谭凯指出,国内外实践表明,发达的债券市场有利于改善我国融资结构、优化市场资源配置,也有利于有效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降低金融系统性风险。此外,提案认为,积极发展债券市场,完善发行管理体制,推进债券品种创新和多样化也是“十二五”时期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

      针对我国债券市场存在的问题,提案提出六点建议。

      第一,培育多元化债券投资主体,逐步打破以商业银行为主题的投资者结构,减少行政管制,使保险及其他非银行类金融机构能够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及市场情况进行自主投资。积极培育债券基金,发展债券分级基金,债券ETF基金等创新产品。鼓励企业年金、养老金、私募投资基金、民间资本等投资债券。加大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提高QFII投资债券市场限额,提高多元化投资主体的市场参与度。

      第二,推进债券产品创新和多元化,完善债券收益率曲线,考虑适时推出具有通胀保护功能的国债产品,推出国债期货。大力发展高收益债券,满足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融资需求,化解民间高利率借贷风险,深化信用衍生品的发展,为投资者提供真正意义上的风险对冲工具。

      第三,强化国债的金融产品定价基准职能。现阶段要着力加强国债市场的流动性,完善国债的持有者结构和收益率曲线,逐步强化国债收益率曲线在我国金融产品定价中的基准作用。

      第四,统一监管理念和监管标准。债券市场发展应继续坚持市场化改革防线,市场参与主体和监管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尽快形成债券市场发展的统一规划,逐步统一监管理念。出台债券监管法律法规,统一发行条件、信息披露要求等监管标准。

      第五,加快实现两个市场的互联互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明确银行间市场作为面向所有合格机构投资者的场外市场,交易所市场作为面向各类投资者的场内市场,并在此功能定位基础上,允许市场要素跨市场流动,实现投资者自由选择交易市场和交易品种,债券发行人自由选择发行市场,大力加强债券市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债权交易、清算、登记托管系统的高效连接和一体化管理。

      第六,培育独立的信用评级机构。统一信用评级行业监管标准,统一管理体制,积极培育独立和权威的信用评级机构,建议加强对信用评级公司的统一监管,指定全行业统一的评级标准,统一评级尺度,避免恶性不良竞争,提升评级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