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体经济,是社会真实财富的再生之源,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幸福之源。所以,抑制虚拟经济中过度投机的气氛,致力于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是正本清源的宏观政策取向。当埋头于实体经济的生产者能得到合理回报获得社会的尊重时,创富热情才会激情奔流。
中国经济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而“弃虚取实”,在转型中求得稳步减速发展,争取又好又快,已是今年“两会”关于经济政策的共识。这也是凝聚各方智慧共克时艰的必然选择。这些观点和认识的形成,始于去年底的经济工作会议,完善于今年初的金融工作会议,最后经过两会汇聚,终成立足于中国经济现状,决胜中国经济未来的政策基调。
概述这个政策基调,大致体现为如下四点:
其一,转型发展,既是经济增长方式变革的要求,也是经济发展阶段必然的客观要求。经济由一种形态向另一种形态转型,联系着社会生产力变动的现实因素,也包容着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性。
一方面,这是基于经济发展原动力中“物”的因素制约。中国是个资源大国,但却永远不会是资源强国,对进口资源的依存度越高,经济转型发展的诉求就越强烈。比如,不易再生的资源、环境等,具有一次性消费的特质,通常没有增量只靠存量。经济发展离不开消耗资源环境物质,而这些条件客体却日益枯竭,具有超越主观的客观刚性禀赋,尤其是长期粗放型、高投入增长,不但成本高企浪费严重,而且投入产出效率低下,致使资源承载能力不堪重负,致使经济发展只见速度飞奔,难见社会效益同步提高,对生产要素长久供给能力伤害最大。
另一方面,这也是经济发展原动力中“人”的因素制约。中国是个人口大国,但却不是人才大国,不仅智力因素对经济贡献度低,核心专利技术人均拥有量很低,而且创新因素对经济推动力也很弱,具有竞争力的高附加值创新产品数量有限。高精尖技术人才的数量,30年后不是多了而是少了,甚至有限的人才中,还有人技术移民不断流失。中国人才总量可能居世界第一,但高技术人才这种“活化”生产力,跟庞大的人口基数相比,形成了极其不对称的鲜明对比。我们没能在科学技术的重大进步方面带来让世界刮目相看的劳动生产率,不能不说是长周期高速发展背后的一大憾事。
也许,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诸多原因中,不能不说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经营,发展过分依赖低技术含量产业模式是病灶所在。因为这些领域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位置,对资金、技术、劳动力素质等进入门槛要求低,使用廉价劳动力低成本就能野蛮生长,只要占据资源优势就能低端重复制造,只要超低价格就能实现粗加工产品销售,生产要素和资源过度囤积于非技术性领域。结果,生产要素“活化”和“物化”成分结合少了契机,高技术人才最终难以脱颖而出,流水线埋没了不少很具有潜质的人才,重大技术突破对持续推动生产力进步的贡献就难以诞生。
其二,稳中求进,既是经济应对策略的科学选择,也是经济运行客观规律的现实表现。这里蕴含着对经济下行趋势的认识和判断,以及对经济运行客观规律的充分尊重。过去三十年,中国经济以GDP增长率年均9.9%的高速增长傲视全球。但世所罕见的发展奇迹背后,则呈现出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的巨大反差,是高投入支撑了这份成绩单,是靠资源等生产要素堆积产生的结果,这种成本相对过大的数量产出,会因过度透支对经济造成严重内伤,缺乏恒久的长期品质保证。
这是因为经济的发展,跟经济增长原动力密切相关,不是由主观愿望就能简单决定的,必然要受到多种客观因素制约。如果原动力已经明显衰减,最好的办法选择当然是适当减速,通过稳中求进的弹性增长,为经济创造休养生息的恢复空间。如果不顾变化了的客观实际,还幻想经济能持续保持奇迹般地增长,甚至拔苗助长地开足马力追求增长,必然伤及经济自身的“精元”之气。
其三,注重实体,既是社会真实财富的再生之源,也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幸福之源。实体经济始终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最为真实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直接创造过程,也是真实做大蛋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现实路径。
不能不说,当前实体经济和非实体经济之间回报反差过大,成为实体经济萎缩的根源之一,而宏观经济状况的周期性波动也挤压了实体经济的生存空间。短期来看,PMI指数在1月51.5%的基础上,实现了连续三个月回升态势,2月继续上行0.5百分点,但中长期经济趋势还处于下行通道之中,估计短期内难以有较大改观。原因其实很简单:一是,实体经济增长无力;二是,虚拟经济潜藏危机;三是,投资经济后劲不足;四是,财富分配手段亟待改革。可见,当前对实体经济的考验依然很大。
在这次两会上,全国政协一号提案——“关于强本固基维护实体经济坚实基础的提案”,由民建中央、农工党中央、全国工商联提交,共同关注到了财富共生的源头。
笔者以为,今年经济“弃虚取实”防止下滑过快,将是正本清源的宏观政策取向。只有抑制虚拟经济中过度投机的气氛,才能给实体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阻止资金不断从实体经济脱离而出的逆向流动。当埋头于实体经济的生产者能得到合理经济回报,致力于实体经济的产业能获得社会的尊重,那么创富的热情才会在中华大地激情奔流。
其四,又好又快,既是体现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也是体现经济活动本质上是为“人”服务,而不是为GDP服务的新理念。笔者以为,又好又快不应该只是停留在对经济发展的度量上,还应该体现为国民幸福指数的考量上,改变以往只关注对劳动力透支性使用上,除去考虑经济意义上劳动者贡献的人口红利,还应让劳动者更多享有经济发展的“红利”,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让民众分享改革开放成果,让经济增长惠及普通人。
(作者系上海金融学院公共经济管理学院统计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