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两会特别报道·要闻
  • 3:两会特别报道·热点聚焦
  • 4:两会特别报道·专题
  • 5:两会特别报道·专题
  • 6:产经新闻
  • 7:财经海外
  • 8:价值报告
  • 9:观点·专栏
  • 10:公 司
  • 11:公司纵深
  • 12:专版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资金·期货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调查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钱沿周刊
  • T6:钱沿周刊
  • T7:钱沿周刊
  • T8:钱沿周刊
  • 平均首募规模跌至7亿 偏股基金“越发越小”
  • 如何看待调降GDP增长目标
  • 每日关注
  • 新基金多通道审核“改制” 考验基金公司择时能力
  • 投顾业务细则进入起草阶段 定位及收费成焦点
  •  
    2012年3月8日   按日期查找
    A1版:市 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A1版:市 场
    平均首募规模跌至7亿 偏股基金“越发越小”
    如何看待调降GDP增长目标
    每日关注
    新基金多通道审核“改制” 考验基金公司择时能力
    投顾业务细则进入起草阶段 定位及收费成焦点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如何看待调降GDP增长目标
    2012-03-0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庄健 ○主持 于勇

      ⊙庄健 ○主持 于勇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预期目标为7.5%。这是近八年来政府首次把GDP预期增长目标调低到8%以下。对于这一预期目标的调整,温总理解释说,主要是要与“十二五”规划目标逐步衔接,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以利于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发展。

      诚然,温总理对政府调降GDP增长率预期目标的解释是全面而深刻的。但在笔者看来,政府调降GDP增长率预期目标还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为了降低地方攀比经济增长的预期。尽管多年来中央多次强调要改变地方政府“唯GDP论”的政绩观,但由于GDP是最容易量化也最容易比较的考核指标,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它仍然是地方官员升迁考核的指挥棒。在这种事实上仍以GDP主导的考核机制下,地方制定经济增长规划往往以国家的GDP增长预期目标为“标杆”,尽可能高一点。这样从省到地区再到县,层层加码,步步推高,往往使中央制定的预期目标成为“底线”。正因为如此,才导致过去连续八年中央把年度GDP增长预期目标都定为8%,但实际执行都大大超过(除2008、2009和2011年在9%左右,其余都高于10%)。今年中央调低GDP增长预期目标,有利于地方把过高的增长预期降下来,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改善民生、调整结构和节能减排等方面上去。

      二是顺应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和国内人口结构变化的需要。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多年两位数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受惠于世界经济较快增长提供的外需拉动。然而,伴随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和随后出现的欧美主权债务危机,世界经济增长前景暗淡,发达国家经济的全面恢复将是一个较为缓慢和长期的过程。受此影响,已深深融入全球经济的中国经济将难以独善其身。在扩大非欧美出口市场、调整外贸结构、提高贸易质量的同时,中国还不得不调整经济增长模式,更多地挖掘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潜力,这显然不是在短期内就能做到的。另外,过去支撑中国经济较快发展的“人口红利”因素也因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而老龄人口比重上升而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这将有利于减轻为应对就业而必须“保增长”的压力,另一方面也为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增长带来了机遇。上述两方面的变化,都要求中国经济增幅作适度下调。

      三是中长期防通胀的需要。多年来国内外经济运行的经验表明,通货膨胀水平和经济增长率的高低关系密切。经济增长率高,往往导致通货膨胀的发生。近年来,新兴经济体对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纷纷出台政府刺激方案,在促经济快速复苏的同时,也导致通货膨胀的加剧。中国的情况并无二致,天量的银行信贷发放和流动性泛滥,在促进经济快速复苏的同时,也带来了2010年3.3%、2011年5.4%的通货膨胀水平。适当降低GDP增长预期目标,有利于银行信贷的有效控制,也有利于通货膨胀的有效防范。另外,伴随多年较快的经济增长,劳动力、土地、能源、资源等要素成本逐年上升,也加大了中长期通货膨胀的压力。适度下调GDP增长预期目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对劳动力、土地、能源、资源等生产要素的需求压力,从而减缓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压力。

      综上所述,政府适度调低GDP增长预期目标,既是与“十二五”规划目标逐步衔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需要;也有利于降低地方攀比经济增长的预期,是顺应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和国内人口结构变化的需要,是中长期防通胀的需要。可以说,调降GDP增长目标,意义重大,正当其时。

      (作者系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