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两会特别报道·要闻
  • 3:两会特别报道·热点聚焦
  • 4:两会特别报道·专题
  • 5:两会特别报道·专题
  • 6:产经新闻
  • 7:财经海外
  • 8:价值报告
  • 9:观点·专栏
  • 10:公 司
  • 11:公司纵深
  • 12:专版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资金·期货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调查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钱沿周刊
  • T6:钱沿周刊
  • T7:钱沿周刊
  • T8:钱沿周刊
  • 平均首募规模跌至7亿 偏股基金“越发越小”
  • 如何看待调降GDP增长目标
  • 每日关注
  • 新基金多通道审核“改制” 考验基金公司择时能力
  • 投顾业务细则进入起草阶段 定位及收费成焦点
  •  
    2012年3月8日   按日期查找
    A1版:市 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A1版:市 场
    平均首募规模跌至7亿 偏股基金“越发越小”
    如何看待调降GDP增长目标
    每日关注
    新基金多通道审核“改制” 考验基金公司择时能力
    投顾业务细则进入起草阶段 定位及收费成焦点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平均首募规模跌至7亿 偏股基金“越发越小”
    2012-03-0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郭素 ○编辑 张亦文
      史丽 资料图

      平均首募规模跌至7亿

      偏股基金“越发越小”

      ⊙记者 郭素 ○编辑 张亦文

      

      年初以来的新基金发行市场一片火热,目前同步发行基金达到26只(A、B合并为一只计算,ETF基金及其联接基金分开计算)。但值得注意是,新基金首募规模持续走低并跌破2011年的平均水平,尤其是偏股基金“越发越小”。不过,资金对低风险产品的偏好明显,债券基金发行走俏。

      

      偏股基金平均首募规模跌至7亿

      伴随年初以来的市场反弹,新基金发行也呈现一派火热景象。2月初以来,新基金发行市场一直保持着20只以上的发行只数,而目前同步发行的基金达到26只。具体来看,偏股型基金仍是发行主力,占据19只,而债券型基金5只,QDII基金2只。

      在新基金纷纷投入发行大战的情况下,基金新增开户数也节节走高,并于上周突破8万户,创下近8周以来的阶段性新高。事实上,自1月初创下1.52万户的阶段性低点以来,新增基金开户数一直稳步回升,在春节后回升至3万户以上,并于2月份连续突破6万户、7万户大关,并于上周创下8.0536万户的高点,环比增幅约为9%。

      但是,基金公司“跑马圈地”的冲动却并未得到投资者的热烈回应。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成立的新基金首募规模持续走低,跌破10亿元关口,低于2011年约11.2亿元的全年平均水平。统计数据表明,截至3月6日,年初以来成立的14只基金平均首募规模仅为7.4亿元。

      尤其是偏股基金销售效果不理想,虽然其数量“越发越多”,但规模却“越发越小”。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成立的8只偏股基金首募规模约在7亿元左右,其中,规模最大的为招商优势企业混合型基金,首募规模约为14亿元。而其余首募规模均在10亿元以下,华宝兴业医药生物优选股票、工银中证500指数分级基金、诺安新动力灵活配置混合、上投摩根健康品质生活股票等都在7亿元以下。

      

      债基提前结束募集再现江湖

      值得注意的是,从发行效果来看,相比于成绩平平的偏股基金,反而是债券类产品受到追捧,资金对低风险产品的偏好十分明显。

      统计表明,相比于今年以来偏股基金约7亿元的首募规模,债基的平均首募规模达到10亿元以上。而在今年以来已经公告成立的14只基金中,博时天颐债基以20.6亿元的销售成绩位居首位。此外,据广发基金相关人士透露,即将结束发行的广发聚财信用债基目前认购规模也已超过20亿元。

      而昨日金鹰基金的一纸公告更加印证了资金对低风险产品的追捧。公告称,公司决定提前结束金鹰持久回报分级债基A类的募集,自2012年3月7日(含当日)起不再接受投资者的认购申请。资料显示,金鹰回报分级债基A类自3月5日起开始募集。这意味着,短短两日之内,该基金已经达到公司既定的募集上限要求。

      对于“股冷债热”的情况,分析人士指出,或表明在目前市场情况下,资金更加偏好低风险产品。“A股市场阶段性反弹后将何去何从很难判断,而年初以来债基业绩持续回暖,资金更愿意流入确定性更大的固定收益类板块。”某基金分析师如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