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两会特别报道·要闻
  • 3:两会特别报道·热点聚焦
  • 4:两会特别报道·专题
  • 5:两会特别报道·专题
  • 6:产经新闻
  • 7:财经海外
  • 8:价值报告
  • 9:观点·专栏
  • 10:公 司
  • 11:公司纵深
  • 12:专版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资金·期货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调查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钱沿周刊
  • T6:钱沿周刊
  • T7:钱沿周刊
  • T8:钱沿周刊
  • 平均首募规模跌至7亿 偏股基金“越发越小”
  • 如何看待调降GDP增长目标
  • 每日关注
  • 新基金多通道审核“改制” 考验基金公司择时能力
  • 投顾业务细则进入起草阶段 定位及收费成焦点
  •  
    2012年3月8日   按日期查找
    A1版:市 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A1版:市 场
    平均首募规模跌至7亿 偏股基金“越发越小”
    如何看待调降GDP增长目标
    每日关注
    新基金多通道审核“改制” 考验基金公司择时能力
    投顾业务细则进入起草阶段 定位及收费成焦点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投顾业务细则进入起草阶段 定位及收费成焦点
    2012-03-0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潘圣韬 ○编辑 于勇 梁伟

      ⊙记者 潘圣韬 ○编辑 于勇 梁伟

      

      在《证券投资顾问业务暂行规定》(下称“暂行规定”)施行一年多后,相关业务细则的出台终有进展。记者近日独家获悉,管理层已责成上海某券商负责起草业务实施细则(下简称“细则”),其中业务定位与收费方式将成为此次细则起草中两大焦点话题。

      作为一项全新的收费业务,投顾业务在推出之初一度被各家券商寄予厚望,但由于无先例可循且缺乏明确的内容指引,该项业务在业内的实际推进过程并不顺畅。

      据记者观察,不少券商在推行投顾业务的过程中缺乏思路,“摸着石头过河”的心理至今仍较为普遍。

      “投资者应该从券商那里得到什么样的服务,怎么样界定里面的合适与不合适,执业人员的资格认定以及后续怎么管理都是问题。”招商证券上海世纪大道营业部总经理张峰指出。

      事实上,投顾业务如何定位已是业内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也是此次“细则”中将着重明确的一点。而除此之外,“细则”还将就业内关注的投顾收费方式加以明确。

      据了解,目前业内在提供投顾服务时普遍采取提佣的收费方式,不同的服务内容对应不同的佣金标准。不过从实施效果看,无论是签约率还是客户实际反应均不甚理想。

      “目前投顾签约数量最大的是某南方券商,不过其签约规模也就百亿左右,在其数千亿的保证金里占比非常有限。”某分析人士指出。不少投资者表示,券商提供的投顾服务并未达到此前预期,其单纯依靠提佣的收费方式也不尽合理。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细则若能在上述两方面加以明确细化,对券商投顾业务将产生正面推动。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缺乏方向上的指引,没有相应的客户管理体系,缺少足够丰富的产品以满足不同的客户,也是当前券商在投顾业务上的一大软肋。

      “投顾业务后者所谓的财富管理,其本质都是针对不同的客户提供不同的投资组合。但是很多券商现在连起码的客户分类都没有做好,同质化的服务跟以前的投资咨询业务可以说没什么分别。”某券商人士坦言。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的客户分类系统,努力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已成为很多券商当前着力思考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不过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投顾业务未来仍大有可为。“实际上,随着创新业务的不断推出,券商在提供产品的手段上已经丰富了很多,比如融资融券、PE基金的优先参与权等,可以满足不同类别的客户需求。今后随着制度设立的完善以及人才培养的跟进,投顾业务可以成为券商新的利润增长点。”兴业证券私人客户部某负责人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