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两会特别报道·要闻
  • 3:两会特别报道·热点聚焦
  • 4:两会特别报道·专题
  • 5:两会特别报道·专题
  • 6:产经新闻
  • 7:财经海外
  • 8:价值报告
  • 9:观点·专栏
  • 10:公 司
  • 11:公司纵深
  • 12:专版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资金·期货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调查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钱沿周刊
  • T6:钱沿周刊
  • T7:钱沿周刊
  • T8:钱沿周刊
  • 平均首募规模跌至7亿 偏股基金“越发越小”
  • 如何看待调降GDP增长目标
  • 每日关注
  • 新基金多通道审核“改制” 考验基金公司择时能力
  • 投顾业务细则进入起草阶段 定位及收费成焦点
  •  
    2012年3月8日   按日期查找
    A1版:市 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A1版:市 场
    平均首募规模跌至7亿 偏股基金“越发越小”
    如何看待调降GDP增长目标
    每日关注
    新基金多通道审核“改制” 考验基金公司择时能力
    投顾业务细则进入起草阶段 定位及收费成焦点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新基金多通道审核“改制” 考验基金公司择时能力
    2012-03-0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丁宁 ○编辑 于勇 张亦文

      ⊙记者 丁宁 ○编辑 于勇 张亦文

      

      发股票型基金时唱多股市,发债券型基金时又唱多债市,基金公司在发行新产品时的“自相矛盾”有望得到缓解。

      近日证监会基金部发文进一步优化基金产品发行申报的分类审核,规定在确保申报境内基金总数不超过3只的基础上,对于产品的类型不再做硬性规定。业内人士表示,此次多通道审批流程的“改制”是基金发行市场化改革的延续,对基金公司今后在对未来市场行情的趋势判断以及产品设计、发行等方面的前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前瞻性发行”成考验

      3月2日证监会基金部下发《关于进一步优化基金分类审核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基金公司通过境内基金通道上报产品,不再按照固定收益类基金、主动投资的偏股类基金、指数类股票基金的分类方式分别排队,可以同时上报三只基金的募集申请,三只基金可以是同一类型,也可以是不同类型。QDII基金、创新产品和特定资产管理计划仍按原方式申报。

      事实上,自多通道审批开闸以来,近两年新基金发行数量呈爆发式增长,然而不计成本的“野蛮扩容”也使得基金公司为此付出沉重代价,渠道佣金压力提升、首发规模每况愈下等问题使得业内人士开始反思基金发行策略的得失利弊。

      “过去为了挤占多通道,不少基金公司采取‘撒胡椒面’的战术,不管市场环境如何,各类型产品统上快上,降低了发行效率,也让基金成立后的运行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的挑战。”华泰联合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王群航表示:“此次通道审批优化,给基金公司产品设计研发部门提出了更高的择时要求。如果看好股市,基金公司可以选择申报3只偏股型基金,如果看好债市则可以选择报3只债基。以前一个月前发股基时唱多股市,一个月后发债基时又唱多债市,这种自相矛盾的行为有望得到缓解。”

      不过,王群航也表示,从设计到审批,再到发行建仓,一只新基金的诞生需要一年左右时间,因此能否准确把握一年以上市场趋势走向,成为考验基金公司今后产品发行策略的重要因素。“如果押错宝,损失就会非常严重”。

      “差异化发展”埋伏笔

      除此之外,业内人士表示,新规也为基金公司打造自身核心优势、实现差异化发展提供了条件。

      沪上某基金公司内部人士表示,短期内新规对公司产品发行策略不会有太大影响,但该公司在固定收益类方面的投研实力更具竞争力,如果基础市场预期良好,新规使得其可以在相关方面集中优势多发产品。

      分析人士表示,业内部分公司秉持“术业专攻”经营理念,然而此前四面出击发行产品的“行业习惯”使得特色化之路遭遇产品同质化的挑战。“不管专业化道路是否合适每一家公募基金公司,至少对于希望走这条道路的公司来说,新规成为其可以借力的制度安排”。

      “基金公司有自己的比较优势,根据特色和定位发挥自己的优势,或许是在同质化市场环境中成功突围的一个方向。”王群航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