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两会特别报道·要闻
  • 3:两会特别报道·热点聚焦
  • 4:两会特别报道·专题
  • 5:两会特别报道·专题
  • 6:产经新闻
  • 7:财经海外
  • 8:价值报告
  • 9:观点·专栏
  • 10:公 司
  • 11:公司纵深
  • 12:专版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资金·期货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调查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钱沿周刊
  • T6:钱沿周刊
  • T7:钱沿周刊
  • T8:钱沿周刊
  • 汽车业被列入增量控制名单
    三大合资项目或受影响
  • 曾庆洪:
    豪车变“经济炸弹” 扭曲平等通行权
  • 王凤英:汽车国际化需政策规划
  • 李书福:
    “车内污染控制自主超合资”惹争议
  •  
    2012年3月8日   按日期查找
    T2版:汽车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 T2版:汽车周刊
    汽车业被列入增量控制名单
    三大合资项目或受影响
    曾庆洪:
    豪车变“经济炸弹” 扭曲平等通行权
    王凤英:汽车国际化需政策规划
    李书福:
    “车内污染控制自主超合资”惹争议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李书福:
    “车内污染控制自主超合资”惹争议
    2012-03-0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蒋芳

      ⊙蒋芳

      

      近年来,车内空气污染问题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新车味”一度成为人们对于车内空气污染一种无奈的表述。世界卫生组织已明确将车内空气污染与高血压、艾滋病等共同列为人类健康的十大威胁之一。车内空气污染在国内一直处于无法规、无标准、无监管的“三无”状态。

      3月1日,由国内主流汽车企业参与制定、历时八年之久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正式发布实施。《指南》对乘用车内空气中的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等8种污染物的浓度提出了明确要求。新车车内空气污染主要来源有隔音垫、密封件、橡胶件、塑料件、座椅、车内地板、门内护板、车顶棚衬里、窗帘等车内配件和内饰,以及生产中使用的油漆、稀释剂和黏合用的胶水油漆等。

      全国政协委员、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今年“两会”提案《关于提升车内空气质量、防范车内环境污染》一文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同时,其文中“近年来,国内自主品牌车企逐步开展了车内环境污染控制工作,不少自主品牌车型已超过众多合资品牌车型,达到汽车行业领先水平”引起来业界争议。并且,李书福委员还对合资品牌提出抗诉:由于中国没有车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所以导致了大量外国品牌汽车在中国投放的产品与在欧美投放的产品标准不一致,严重影响了中国人民的身体健康。

      有媒体报道,李书福在解释提案中“自主品牌车内环境污染控制超过合资品牌”这一结论的来源时说道:“你可以上网去搜嘛。”随后,吉利集团公关总监杨学良确认并补充道:“除此以外,我们的数据来源还包括法院受理的与车内空气污染有关的案件的统计。”

      但是,业内人士认为,合资品牌零部件供应体系中,大部分使用跨国零部件供应商,其自主研发和质量控制能力都远非国内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可比。而发达国家在车内空气质量控制管理方面有着更加健全的标准和体制,因此不能简单地从“网络”和投诉案例来得出合资品牌不如自主这一结论。

      对此,《指南》编制组组长、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教授、汽车动力性及排放测试国家专业实验室主任葛蕴珊持保留意见,表示从测试的结果看“从2004年到2010年《指南》编写期间,国内汽车车内空气污染控制平均水平有显著的提升。”

      但是葛蕴珊认为,《指南》也给汽车企业的质保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辆车符合要求很容易,但是一条生产线的车都符合要求,那就要考验汽车企业的质保体系了,”葛蕴珊进一步解释,在车内最容易造成空气污染的是座椅的填充物以及在车辆总装过程中使用的密封胶,而“密封胶是总装过程当中使用的,因此,即使零部件是达标的,如果密封胶出问题,最终也会导致产品不达标”。

      对于2011年刚刚完成了从“技术吉利”向“品质吉利”转型升级的吉利汽车,李书福充满信心:“我们的企业标准一定是要高于国家标准的,就像考试一样,80分通过,企业要按照90分的目标去才能通过。”但是,他也不隐瞒,坦承道:“我们还是有那么1、2款车达不到。”

      (作者系汽车业资深观察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