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两会特别报道·要闻
  • 3:两会特别报道·热点聚焦
  • 4:两会特别报道·专题
  • 5:两会特别报道·专题
  • 6:产经新闻
  • 7:财经海外
  • 8:观点·专栏
  • 9:公 司
  • 10:公司纵深
  • 11:公司前沿
  • 12:公司·价值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期货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调查
  • A8:市场·资金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国际化步伐障碍重重
    在港中资券商遭遇业绩“寒流”
  • RQFII缘何“叫好不叫座”
  • 中资券商出海别想“一口气吃成大胖子” ——专访香港中资证券业协会会长、国泰君安国际行政总裁阎峰
  •  
    2012年3月9日   按日期查找
    A7版:市场·调查 上一版  下一版
     
     
     
       | A7版:市场·调查
    国际化步伐障碍重重
    在港中资券商遭遇业绩“寒流”
    RQFII缘何“叫好不叫座”
    中资券商出海别想“一口气吃成大胖子” ——专访香港中资证券业协会会长、国泰君安国际行政总裁阎峰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资券商出海别想“一口气吃成大胖子” ——专访香港中资证券业协会会长、国泰君安国际行政总裁阎峰
    2012-03-09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时娜 ○编辑 毛明江

      

      中资券商的国际化发展前景是否依然光明?面对亏损如何突围?如何才能在国际舞台上站稳脚跟?带着这些疑问,本报专访了香港中资证券业协会会长、国泰君安国际行政总裁阎峰。

      上海证券报:亏损甚至连续亏损,使很多中资券商由之前的踌躇满志变得有些迷茫,您怎么看待中资券商国际化发展前景?

      阎峰:我依然对中资券商国际化发展前景非常乐观。

      这些年来,中资券商作为中国资本走向海外进行全球配置,以及海外资本投资中国内地市场的桥梁,正日益被市场所认可与接受。中资券商的各项业务都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目前来看,各项业务均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分业务板块来看,中资券商的投行业务发展是最迅猛的。香港的企业融资市场以前是外资投行独霸天下,现在中资行的市场份额已超过30%。而中国内地仍有上万家中小企业有通过海外上市融资的欲望,中资券商凭借自身的优势,正逐渐成为它们香港上市的首选。

      经纪业务方面,虽然随着在香港设立分支机构的中资券商日益增多,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但是,中资券商面对的是全球的投资者,同时可以做全球各大市场的交易,可为的空间很大。

      举个例子,去年港股成交不旺,但海外其他股市却表现出色。国泰君安国际的美股交易量同比增加了50%,为公司贡献了5%的营业额。日股交易量更是同比增加了300倍。

      将交易拓展至全球不仅增加了经纪业务收入来源,还有助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公司留住客户。与此同时,国泰君安国际为母公司的QFII客户提供服务,这些客户往往也通过我们投资港股。

      中资券商的资产管理业务方面也已经起步。国泰君安国际、中信国际、海通国际、中银国际、建银国际、交银国际、申银万国(香港)、中金(香港)等近年来已在香港发行了公募基金。

      上海证券报:您如何看待RQFII业务对中资券商的重要性?

      RQFII启动后,21家中资基金公司和证券公司获得首批RQFII试点资格,目前已先后推出了RQFII基金。

      很多人质疑RQFII业务成本太高,并不能给中资证券机构带来太多收益,但我不这么认为。

      对于已经建立起资产管理团队,并已发行过公募基金的机构来说,发行一只RQFII基金仅需多雇一名基金经理,并不会给券商增加多少成本。中资基金公司和证券公司还可以借此积累经验、提升海外知名度和美誉度。

      而对于原本没有资产管理业务的券商来说,他们刚好可以借此建立团队。虽然初期RQFII的管理费可能无法覆盖人力、租金等成本,但却可以为资产管理业务起步打下基础。相信有了RQFII政策,中资券商的资产管理业务也会大踏步向前。

      上海证券报:根据您在香港打拼十几年的经验,中资券商如何发展,才能在完全市场化、国际化的香港舞台站稳脚跟?

      阎锋:香港目前有530多家证券公司,市场已被充分挖掘。新进券商如果母公司实力不强,又不能为客户提供特色服务的话,很难拥有稳定的客户群,也就很难在香港占据一席之地。

      所谓“特色服务”,也就是依托母公司的资源,开展差异化经营。比如,中金、中信偏重投行业务;中银国际的债券业务做得很好;而光大控股、建银国际则主攻PE等等。利用母公司的资源开展差异化经营,便能很快在相关领域有所建树。

      上海证券报:您对许多在港艰难运营,以及许多即将赴港发展的中资券商有何建议?

      对于新到香港设点的中资券商,除了告诉他们要开展差异化经营,我一般还会给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不要投资二级市场,专心做证券公司,因为二级市场波动太大,风险也太大,不利于持续、稳定经营。

      第二,利用母公司资源,先搭建平台,以便等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后可以在第一时间开展相关业务。

      第三,重视债券业务,因为成熟市场的债市融资往往比股市融资额要大得多,而香港的债市正在逐渐壮大起来。

      第四,一步步来,先从简单做起,别想“一口气吃成大胖子”,一下子把所有业务都做起来。如果人才队伍还没组建起来就大规模地铺摊子、铺设备,只能事倍功半,入不敷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