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位
一、巴菲特小故事
邓小平南巡时曾讲了发展关键在人的道理。“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讲,关键在人。”
巴菲特认为,投资也是关键在人:“现在我们买入公司或股票时,我们不但会坚持寻找一流的公司,同时我们坚持这些一流的公司还要有一流的管理人。”
著名管理学家吉姆·柯林斯回顾了他写作《基业长青》和《从优秀到卓越》这两本书而积累14年的研究和采访内容,他吃惊地发现:企业领导人最重大的决策不是选择做“什么事”的问题,而是解决选择用“什么人”的问题。
那么巴菲特选人的标准是什么呢?我发现竟然和《道德经》第十九章提出的管理者标准十分相近。
二、《道德经》大智慧
根据竹简本,《道德经》第十九章为:绝智弃辩,民利百倍;绝伪弃诈,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三言以为使不足,或令之有乎属:视素保朴,少私寡欲。
我理解其大义为:第一、管理者要务实不要务虚,不要玩智谋,不要搞争辩,踏踏实实做些实在的事,会让民众得到的利益增加百倍。第二、管理者要真诚不要假伪,不要搞那些虚伪的官话套话,也不要搞那些欺诈百姓的条条框框,民众自然会形成真诚善良的社会风气,孝敬长辈,善待他人。我们看报纸时,宁愿看八卦新闻也不愿看官样文章。第三、管理者要无私不能自私,不追求那些巧夺天工的珍宝,也不要贪求过多的金钱利益,就不会有很多窃取别人珍宝和财物的小人和盗贼。有和珅这样掌握大权的大贪官,就有无数窃取别人珍宝和钱财给他送礼的人。只是遵守这三点不做什么的戒律还不够,还要遵守以下要做什么的纪律:外表像没有染色的丝一样朴素,内心像没有雕琢的原木一样淳朴,少追求个人的私利多追求公众的福利,减少办大事成大功留大多的个人欲望而服务于满足公众的愿望。
三、刘建位“胡说巴道”
巴菲特选择公司经理人的标准完全符合《道德经》第19章所说的原则:
第一,要务实不要务虚:巴菲特衡量企业经理人的表现只用两个非常实在的标准:第一个标准是公司盈利能力是否变得更强,用公司的实际业绩水平与根据整个行业情况应该能够实现的业绩水平进行比较。第二个标准,更加主观一些,就是看公司的“护城河过去一年里是否变得更宽”。护城河是一个比喻,指的是公司拥有的能够会让它的竞争对手日子十分难过的竞争优势。
第二,要真诚不能欺骗。巴菲特讽刺很多喜欢弄虚作假的企业高管说:“一名工作不称职的CEO却常常十分顺利地通过考核,其原因之一是衡量他们工作业绩的标准几乎并不存在。即使存在一些工作衡量标准,也大多模糊不清,或者难以真正坚持执行,或者被肆意歪曲,甚至公司业绩与标准严重不符而且一再严重不符时也是如此。在如此之多的公司里,老板先是射出管理业绩之箭,然后在箭落下的地方匆匆画上靶心。”巴菲特坚决不和那些经理人不诚实的上市公司打交道,正如他的另一位投资导师费雪所说:“不管其他所有事务上得到多高的评价,如果管理阶层对股东没有强烈的责任感而令人深感怀疑的话,投资人绝对不要认真考虑投资这样一家公司。”
第三,要无私不能自私。巴菲特公司高管处理与股东的关系时都要遵循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教导:“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要问你自己能为国家做什么?”巴菲特谴责那些贪婪的高管:“让我和芒格深恶痛绝的是,近几年来一个十分常见的丑恶现象。许多首席执行官与高管由于自身的错误,造成公司亏损,使股东们持有的股票市值损失高达几十亿,但这些家伙竟然口袋里装得满满的扬长而去。事实上,这些家伙鼓励投资人买入公司股票,与此同时自己却趁机大量抛出,有时还想方设法掩藏自己抛出的行径。这些公司领导人最为可耻的是,他们把股东当作是容易上当受骗的笨蛋,而根本不是一起经营公司的合作伙伴。”
巴菲特选人的标准归纳为一句话,就要一定要选择那些品德高尚的好人,远离那些品质恶劣的坏人:“在又犯了其他错误之后,我最终学会了只与我喜欢、信任而且敬佩的人合作。正像我以前说过的那样,这个原则本身并不能确保成功:二流的纺织厂或百货店并不会仅仅因为它的经理像你愿意以女相许的那样优秀就一定会生意兴隆。但是,一位企业所有者——或投资者——如果尽量将自己与那些经济特征优良的企业中具有如此优秀品质的经理人合作,肯定能成就伟业。相反的,我们绝不希望与那些根本不具备值得我们敬佩的优良品质的经理为伍,无论他们的企业发展前景多么具有吸引力。与一个品质恶劣的家伙为伍,我们从来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巴菲特发现,投资就是投人,好人才有好报:“我们持续受惠于这些所持股公司的超凡出众的经理人。他们品德高尚、能力出众、始终为股东着想,我们投资这些公司所取得的非凡的投资回报,恰恰反映了这些经理人非凡的个人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