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财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司
  • 8:公司纵深
  • 9:专版
  • 10: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1:产业纵深
  • 12:两会特别报道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调查
  • A8:市场·观察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钱沿周刊
  • T6:钱沿周刊
  • T7:钱沿周刊
  • T8:钱沿周刊
  • 触动既得利益
    纠正财富失衡
  • 应重视商业银行信贷集中度风险
  • 以发展实体经济来防止经济下滑
  •  
    2012年3月15日   按日期查找
    10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上一版  下一版
     
     
     
       | 10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触动既得利益
    纠正财富失衡
    应重视商业银行信贷集中度风险
    以发展实体经济来防止经济下滑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以发展实体经济来防止经济下滑
    2012-03-1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李长安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是今年乃至今后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只有尽快构建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宏观政策体系,才能使实体经济做大做强,减少经济下滑带来的风险。

      ⊙李长安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经济预期放缓和实体经济困境无疑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根据报告设定的目标,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期为7.5%,八年来首次低于8%的要求。与此同时,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成了今年经济工作的重心之一。这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呢?事实上,从中国目前的国情出发,只有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才是防止宏观经济增长放缓的根本之策。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在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的推动下,中国的宏观经济一直保持了又快又稳的发展态势。但自去年以来,经济增速出现了连续下滑。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一季度同比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三季度增长9.1%,四季度增长8.9%,经济增速连续四个季度回落,并创近两年新低。去年全年增长9.2%,也比2010年的10.4%下降了1.2个百分点。

      导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很多。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投资、消费和出口都出现了增长乏力的趋势。数据表明,2011年我国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名义增长为23.8%,与2010年持平。但2011年扣除价格因素后的实际增长为16.1%,比2010的19.5%显著回落了3.4个百分点。其中第四季度甚至出现了负增长。而消费增长也徘徊不前,出口在国外需求逐步萎缩的情况下更是更受打击,去年全年净出口对GDP增速的贡献率是-5.8%,比2010年大幅下降13.7个百分点。

      如果从经济类型来分析,相对于业绩优良的虚拟经济来说,实体经济的萎靡不振是整个宏观经济出现减速的主要原因。根据对沪深两市的统计,截至目前,16家上市银行在2011年前三季度共实现净利润0.698万亿元。在全部沪深两市2369家上市公司中,可统计的2319家共实现净利润1.58万亿元;上市银行净利润占到全部上市公司净利润的40%以上。不仅如此,在过去的数年里,银行年化净资产收益率多数都可维持在20%左右,远高于一般企业。比如在2011年前三季度,A股上市公司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7.2%,而16家上市银行则为17.1%,银行净资产收益率比平均水平高出近10个百分点。

      与金融企业业绩暴增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实体经济发展步履维艰,困难重重。在2011年,我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7%,仅及银行利润增速的一半左右。随着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实施,实体经济获得银行贷款的成本和难度大大增加。受此影响,目前大量的中小企业面临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新一轮生存困境。尽管断言中小企业“倒闭潮”为时过早,但受多重因素困扰,部分企业事实上已经处于无利可图的半停工停产状态。

      具体来说,目前我国实体经济面临的困难主要包括成本上升压力、融资难、市场垄断导致的不公平竞争等。近些年来,由于企业精英大量外移,实体经济的发展人力财力要素流失严重。在依靠实体经济而曾经“富甲天下”的温州,由于大量实体经济资本为追逐高利流向虚拟经济领域,已经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实业“空心化”的现象。根据对当地的调查,在温州有90%以上的家庭个人、近60%的企业参与民间借贷,民间借贷规模超过1100亿元。不过,其中用于一般生产经营的仅占35%,用于房地产的占20%,停留在民间借贷市场的规模高达40%。另据温州市经贸局抽查的数据显示,目前温州眼镜、打火机、制笔、锁具等出口导向型企业利润同比下降的有近1/3左右,亏损的占1/4多,仅三成企业利润保持增长,行业平均利润率仅为3%,利润率超过5%的还不到10家。

      从温州的例子可以看出,实体经济的发展缓慢将引发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其中尤其是由于实体经济不景气连带经济增速下滑,使得国民经济带动就业的能力下降,将不可避免地加剧就业难现象。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测算,在近十年中,我国经济增长带动就业的弹性大致为: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将带动就业增加80-100万人。如果国民经济能够维持8%的经济增速,那么将解决大约800万人左右的就业岗位。这个数据基本相当于我国城镇新增加劳动力的数量,而这正是过去一直强调“保8”的真实含义所在。但在目前经济下滑的情况下,就业形势无疑将会更为严峻。假定GDP增长的就业弹性仍不变的话,那么GDP增速下滑半个百分点,就将加剧50余万人的就业困难。

      实体经济是增加就业的主要渠道。相对于以资本密集和知识密集型为主的虚拟经济而言,我国的实体经济大多数仍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是吸纳劳动者就业的主阵地。如果实体经济不稳,那么就业这个民生之本就无法得到夯实。

      不仅如此,实体经济的发展还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最根本体现。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一个最重大成就,就是有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实体经济不断成长壮大起来。如果实体经济增长出现疲软甚至提前出现“空心化”现象,那么对中国整个国力的增强将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从世界范围来看,在经历了百年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之后,各国均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振兴经济的一剂良药。比如为了重振本土工业,美国逐渐认识到金融、房地产服务业主导国民经济的弊端,而将“再工业化”作为重塑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推出了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鼓励科技创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政策和措施。我国也在近些年来相继推出了多项产业振兴规划,涉及纺织、钢铁、汽车等多个领域。

      虽然目前我国的经济总规模在世界上已经跃居前三甲,但在世界各国和地区竞争力排名榜上,中国仅排在第26位,而且其中最大的竞争力依然是廉价劳动力等传统因素。国内的实体经济由于金融危机的打击,再加上长期以来转而不变的生产方式,部分企业始终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的边缘。

      面对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诸多困难和问题,只有尽快构建和完善向实体经济倾斜的宏观政策体系,才能夯实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坚实基础,尽快遏制经济下滑的趋势。而构建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宏观政策体系,必须以解决实体经济面临的发展困难、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为主要目的。具体来说,应包括以下内容:

      在财政政策上,应加大对实体经济的财政支持和扶助力度,实行以减税为核心的减负政策。

      对实体经济在创业阶段、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等方面给予必要的补助,增强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税负是实体经济陷入困境的原因之一。根据财政部的部署,今年我国的税制改革突出了结构性减税的特点。这其中,继续落实提高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实施对小微企业的所得税优惠政策;将中小企业“减半征收”的政策延续到2015年等政策,无疑对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实体经济是一个利好。

      在货币政策上,要努力增强实体经济融资能力、解决实体经济普遍“缺血”的问题。

      当前我国实行的是以稳健为基调、有针对性微调的货币政策,其中对实体经济应该实行定向宽松的货币政策。近年来,大量资金过多流入股市、楼市等虚拟经济,实体经济陷入有钱贷不到或者无钱可贷的窘境,为此大量企业不得不向风险巨大的民间金融寻求援助。因此,有必要在银行的信贷结构上,体现对发展实体经济的大力支持。同时积极探索资本市场的创新和改革,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型实体经济上市直接融资。

      在产业政策上,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规划重点要向实体经济倾斜。

      产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目标而对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干预的各种政策的总和。在我国,政府对实体经济的干预包括了规划、引导、调整、保护、扶持、限制等多方面的手段。为配合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战略任务,产业发展规划要突出实体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以增强实体经济竞争力为目的。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代表和核心产业,必须警惕部分地区制造业“空心化”的倾向,加快企业转型和向集约型生产方式转变的步伐。

      总之,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是今年乃至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经济工作的一项核心任务。只有尽快构建起鼓励和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完善的宏观政策体系,才能使中国的实体经济真正做大做强,减少经济下滑带来的各种风险,也才能加快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的步伐。

      (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