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财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司
  • 8:公司纵深
  • 9:专版
  • 10: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1:产业纵深
  • 12:两会特别报道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调查
  • A8:市场·观察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钱沿周刊
  • T6:钱沿周刊
  • T7:钱沿周刊
  • T8:钱沿周刊
  • 触动既得利益
    纠正财富失衡
  • 应重视商业银行信贷集中度风险
  • 以发展实体经济来防止经济下滑
  •  
    2012年3月15日   按日期查找
    10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上一版  下一版
     
     
     
       | 10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触动既得利益
    纠正财富失衡
    应重视商业银行信贷集中度风险
    以发展实体经济来防止经济下滑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应重视商业银行信贷集中度风险
    2012-03-1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胡召平 黄旭

      信贷集中度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它是多种风险的综合,具有累积性、系统性、瞬时性和毁灭性的特征。随着资产规模的逐步扩大,我国商业银行需要更加重视和防范信贷集中度风险。

      ⊙胡召平 黄旭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外部环境已悄然发生巨大变化。一方面,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使得商业银行必须以更为审慎科学的态度来审视交易对手;另一方面,国家隐性担保作为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免费资本金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商业银行必须转型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实体,需更加注意风险的防范。

      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众多金融机构破产倒闭,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资产、业务和收益过于集中,集中度风险过大,导致在极端情形下,出现毁灭性的损失。因此,深入研究集中度风险并妥善加以防范,对中国商业银行十分必要。

      如何认清商业银行信贷集中度风险

      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可分为常规风险和极端风险。常规风险是通过历史数据,对某些企业、行业、区域的盈利能力、信用水平和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和预测,并计算银行贷款的预期损失。极端风险是指某些企业、行业、区域由于经济周期、泡沫破灭、产能过剩、科技替代或者一些突发的事件等导致盈利能力和还款意愿出现极端变化,从而给银行带来的巨额损失。

      从规避常规风险的角度来说,商业银行肯定会尽可能地将信贷资源投放到历史信用等级高的大企业、预期利润率高的行业以及经济发达的区域,这样可以降低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常规风险。

      但如果信贷过于集中,那么商业银行所面临极端风险将会增大,而要降低极端风险,更多地需要降低资产的集中度,即不能将鸡蛋放在少数几个篮子里。一直以来,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都着重于防范常规风险,对于极端风险则没有很好地重视。事实上,看不见的风险往往是最大的风险,而商业银行信贷集中度风险是极端风险的主要促发因素。

      商业银行信贷集中度风险是指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过于集中,对于单一风险因子的风险敞口过大造成的风险。信贷集中度风险可以划分为直接集中度风险和间接集中度风险。

      直接集中度风险是指信贷资产在单个客户、行业、区域和期限上过于集中;而间接集中更加难以辨认和识别,表面上信贷资产可能在单个客户、行业、区域和期限上的比重并不是特别大,但是由于不同客户、行业和区域受到共同的风险因子的影响,因此最终还是导致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对于单一风险因子的风险敞口过大。例如,银行给相互独立的批发商发放贷款,而实际上这些批发商都依赖于某个制造商,贷款客户表面是分散的,而事实上却是集中的。

      商业银行信贷集中度风险具有累积性、系统性、瞬时性和毁灭性的特征。累积性是指商业银行信贷集中度风险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它是随着信贷资产向某些客户、行业、区域逐渐集中而逐渐加大;系统性是由于集中度过大,有可能使得商业银行面临某一行业和区域的系统性风险;瞬时性是指由于前期的风险被人们忽视,当风险真正出现时,往往以极快的速度迅速蔓延,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迅速枯竭;毁灭性是指,一旦集中度风险爆发,往往意味着巨大的损失,甚至远超商业银行自身的资本金,直接导致商业银行的破产倒闭。

      了解商业银行信贷集中的形成机理

      商业银行信贷集中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中最为重要的金融中介之一,其中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实现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高效整合。

      从成本的角度来看,信息的收集存在着成本,为了降低信息收集与甄别的成本,商业银行一般会倾向于将信贷资源投向于自己比较熟悉和容易驾驭的领域,也会习惯于将信贷资源投向经营历史和信用信息更为完备的企业,而这些企业往往是经过长期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一些中小企业或者新兴产业由于缺乏完备的历史信息,商业银行在这些领域的信息收集成本较高,使得它们缺乏在这些领域收集信息的动力。

      同时我们也能观察到商业银行在信贷资源的投向上显示出同质化的现象,即商业银行的“羊群效应”。其原因是商业银行基于降低信息收集成本的考虑,也可能成为信息的“免费乘车者”,即对于某些商业银行进入的行业和营销的客户,其他银行会将其作为行业和企业价值判断的重要依据。

      从收益的角度来看,信贷资源容易向利润高的行业和客户集中。商业银行受“二八法则”(即20%的客户创造了商业银行80%的利润)的影响,资产集中度容易提高,而且资产集中会形成规模经济,带来更高的收益和更低的成本。

      而在信贷资产证券化尚没有得到很好开展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信贷资源更加紧缺,也更可能集中于优质行业和客户。同时,商业银行存在着争夺存款资源的潜在压力,对大型企业存款资源的争夺,使得商业银行的贷款也被动地向这些企业倾斜,从而出现贷款集中的状况。

      从控制信用风险的角度来说,商业银行的信贷大部分是集中于较为成熟的产业和成熟期的企业,商业银行的这种特性本身就有可能导致商业银行出现“贷大、贷长、贷集中”的问题。目前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普遍还比较低,缺乏针对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能力,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增长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求。

      我国的中小企业由于缺乏信用约束,违约成本较低,在企业出现经营困境时,一些中小企业经营者可能会通过企业破产清算来逃避部分债务资金甚至隐匿转移部分资产,这使得商业银行更倾向于将信贷资源向那些信用等级高、抗风险能力强的大企业集中。

      在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集中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政府过度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政府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市场资源包括信贷资源很大程度上受到政府行政指令的干扰。一方面,各级政府需要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也需要各级政府的政策配合。这使得商业银行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两者相互依存,这也决定了一些地方融资平台容易获得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使得信贷资金过多地向地方融资平台集中,而忽视潜在的风险。

      商业银行作为营利性的法人机构,排除某些政策性的因素,信贷集中可能是一种自发的市场行为,体现了商业银行自觉地以市场规则来实现自身收益与风险的均衡。然而,我们知道,个体的理性并不意味着群体的理性,当所有的商业银行的信贷资源都同质化地集中于某些企业、行业、区域时,就会产生新的风险,这样的风险可能不仅仅是以个体金融机构的危机暴露出来,而往往会以系统性危机的形式爆发。

      如何防范商业银行信贷集中度风险

      商业银行信贷资源向发达地区、优势行业和大型企业适度集中,能够节约成本,实现规模效应,获取更大利润并降低所面临的常规风险。但是,再好的市场和企业,也应该是有限度地涉入。商业银行在审视自身信贷资产集中度问题时不能仅仅将视野局限在对单个区域、行业和客户基本面的分析,应该时刻关注极端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从降低极端风险的角度来降低信贷资产的集中度。防范商业银行集中度风险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确定适合商业银行自身发展的经营战略。不同的商业银行有着不同的市场定位和独特的风险偏好,它根植于商业银行自身的企业文化,是由商业银行的发展历史和行业地位决定的。

      商业银行必须确定适合自身发展的经营战略,对于中小商业银行而言,由于规模扩张的需要,它们在经营战略上更加激进;而对于大型商业银行特别是系统重要性的商业银行来说,其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不但面临着更加严格的监管要求,对于集中度风险的控制也要更加严格。

      第二,建立完善的风险监控体系。商业银行需要在集团层面来控制集中度风险,要将不同资产、业务、各子公司所面临的不同类型的风险进行度量和综合考虑,并且将数量庞大的表外业务纳入到风险监管的范围之内,特别要加强对间接集中度风险指标的监控,控制集团在单个风险因子上的风险敞口。

      第三,优化商业银行的盈利结构。长久以来我国商业银行过于依赖利差收入,缺乏优化盈利结构的动力。未来随着金融服务领域向民间资本逐渐放开,以及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政策红利将会逐渐消失,与此同时,所面临的利率风险将会增大。因此商业银行需要不断地提高非利息收入在其营业收入中的比重,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第四,信贷配置要综合考虑风险和收益。RAROC是综合考虑风险和收益的指标,我们可以对RAROC进行调整,设计一个RAROC调整系数,某信贷资产占总信贷资产比重越大,该系数越小,调整后的RAROC也就越小,反之则越大。如果某资产调整后的RAROC高于其他资产,那么银行应该增加该信贷资产在总信贷资产中的比重,反之则应该减少该资产在总信贷资产中的比重,最终资产组合的均衡状态是在经济资本总额约束下实现EVA的最大化。

      第五,大力发展银团贷款。对于数额庞大、期限较长的项目贷款以及一些不确定性较大的新兴产业贷款,单个银行往往不能独立承担,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的资本规模和经营战略,制定一定的贷款限额,超过限额的贷款必须通过银团贷款来实现。银团贷款的牵头行要切实承担贷前尽职调查的责任,设计合理的期限、利率、费用等产品结构,同时要加强贷后管理和对贷款使用情况的监督。

      第六,拓展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贷款。现实中可以发现,市场的长尾特征越来越明显,商业银行仅仅服务好重点区域、行业和企业是远远不够的,新的利润增长点和风险分散点往往在于市场的长尾部分。中小企业具有广阔的潜在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更有利于商业银行寻求差异化的竞争定位,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商业银行可以积极尝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中小企业信用保险保单融资等金融创新业务。

      第七,积极发展个人贷款特别是个人非住房消费贷款和个人经营贷款。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将由投资拉动向消费拉动转变,商业银行应该把握住这样的发展机遇,推出适合中国国情的个人消费信贷产品,在抵押标的、贷款额度、利率计算、还款方式、还款期限上做出相应的创新。同时,商业银行也要积极推进个人经营贷款,结合个人信用和经营情况,得到最终的贷款评价结论。

      总之,商业银行集中度风险的防范需通过信贷结构调整来完成。而外部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也决定了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调整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它贯穿于商业银行的运营管理战略的核心。对经济周期、产业周期和政策周期有一个清晰的预判,正确处理好信贷业务中“进与退”的关系,动态调整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化解信贷资产的集中度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和实现长期盈利最大化的关键所在。

      (作者单位: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