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观察
⊙姜韧 ○编辑 杨晓坤
养老金是养命钱,随着人口老龄化脚步渐行渐近,养老金投资股市势在必行,关键问题在于A股是否值得投资?答案是A股必须跑赢通胀,A股投资标的可以是沪深300指数。如果将现金回报比喻为乌龟,将资本收益比喻为兔子,以一年甚至是三年以内为界限,资本收益大幅度跑赢现金回报的概率居高;但如果以10年以上为界限,则现金回报超越资本收益的概率居高,而且时间越长现金回报的收益越惊人。
以过去10年A股为例:如果你截取2005年至2007年这三年或者2009年这一年为期限,资本收益明显大幅度超越现金回报,但是如果你以10年为期限,A股沪指在这10年内涨幅几乎为零,因此从资本收益角度看A股就是零收益;但假设不考虑A股扩容因素,过去十年A股累计涨幅为29%,同时再考虑现金回报,A股累计投资收益率增加到40%,年化投资收益率为3.4%,但是每年3.4%的投资收益率显然难言可观,面对如此低的收益率,养老金根本不值得入市。
早在10年前,西格尔就已经统计过美股投资的收益率,如果从1871年至2003年,撇除通胀因素后97%的股票收益来自用于再投资的股利,仅仅3%来自资本收益,以在1871年初始投资1000美元为例:截至2003年,剔除通胀因素,进行股利再投资的投资收益增长至800万美元,但是没有进行股利再投资的投资收益仅为25万美元。事实上,在这122年中,投资者实际收到仅9万美元的股利,关键因素是必须要将这9万美元股利再进行投资,即买入同一种或者一揽子股票。股利再投资看似与派送红股的模式类似,但其实有着本质的不同,前者上市公司股本没有扩张、利润没有稀释,投资者股票增加的同时,市场现金流入且利润牛奶味更醇厚;后者却增加市场供给间接消耗市场更多现金,且利润牛奶味也变淡了。
上述美股投资的收益率统计是建立在撇除通胀因素之后的,而前述过去10年A股仅有的微薄收益率如果考虑通胀因素,则将与资本收益类似接近于零了,因此如果养老金入市是必要的,那么从现在起A股定位就面临转型。虽然美国401K计划中所涉及的养老金与国内的基础养老金是不同的,但这并不应该成为否定国内养老金入市的理由,因为401K计划是替美国50后人群养老建模,而现在国内养老金入市事实上是在替80后人群养老建模,都具有刚性需求特征,这意味着A股必须完善曾经被忽略的投资功能。
如果了解了这一背景,那么现在“提倡分红”和“抑制炒新”的政策措施就不难理解,前者是提高现金回报,后者则是约束过度融资,这些将是A股转型的开端。未来十年A股成功的标志是:沪深300指数考虑现金回报的收益率应该明显跑赢通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