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现代资本市场漫谈之二十五
李国旺
在老子的观念里,国家资本要实现保值增值的目标,就得保护好机构资本和居民资本保值增值的基本要求。因此,适当保护百姓的基本生存权、享受权、发展权,听取百姓呼声、顺从百姓利益,满足百姓的权利诉求,是国家资本比如国有控股的大盘蓝筹公司业绩增长的基本前提。因为百姓是国家资本之本,保护百姓利益,就是保护国家资本长期发展的根本。国民有尊严有体面地生活,是国家资本稳健发展的宗旨。
对国家资本来讲,强化社会公益服务,才能实现政策目标。比如,征税是政府发展公共事业、开发公共产品的需要,国防、安全、司法、救济、医疗、保障国民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至于征收多少税赋,得看公共产品的需求。近期批准的广东省1000亿养老金入市,目的就是将国家资本的利益需求与居民资本利益诉求有机统一,既有利于资本市场长线资金的稳定,也有利于居民资本获得财产性收益。绝大多数西方一些高税收国家,将高税收用在了高福利上,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并且通过税收调节,起到平衡社会财富的功能。这些税收用在民生上,就提升百姓的幸福与尊严。
对机构资本来讲,客户是机构发展的根本,实现长线的保值增值,需要坚守下列原则:对待客户要有慈悲之爱心。客户如父母,父母对孩子无私的爱的升华就是慈悲。如果把对父母尽孝心升华为对天下客户的慈悲,心中没有挂碍,市场就没有边界,利润就会滚滚而来。
从客户价值创造出发,设计产品开发市场。创造、发明与生产,机构要以最广大人民群体用得起、用得好、用了还想用为前提与原则, “以百姓之心为心”是机构生产服务的基本原则与行为底线。如果设计、研究、生产、服务是以百姓的心思为前提,以创造和提升百姓的生命价值为前提,在当时的潮流与生产率与工艺技术水平下生产出百姓具有安全感或幸福感受的产品,人们才能获得快乐。满足客户的不断增长的快乐,是机构的社会责任与义务,也是机构得以持续成长的理由与前提。
对居民资本来讲,遵纪守法是实现利益的前提。居民资本的正常的需求要在公正、公平、公开的制度与法律规则中得以实现。法律是人性边界的底线,合规投资,守法是居民的本分,居民资本在遵纪守法中才能实现无风险收益。
合规投资,意味着要善于逆境中自我成长。人生有“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五蕴炽盛”八大苦,这是自然规律的外现,加上人性与人心的主观作用形成。因此,无论是危机还是繁荣,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都可能存在不同的投资机会,就有可能将外来的风险化成内在的收益。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造就了一些私募基金低估值建仓的好机会,他们利用国家资本反危机的力量,快速成长,逐渐成为资本市场中的不可忽视的力量。
合规投资,还意味着放下不必要的贪婪。在人生的许多大逆转中,许多人之所以败下阵来,甚至从此被打败,都是因为太贪婪而不肯降低利益诉求的结果。这些利益“集合”外生的功名利禄和酒色财气,当事往往食髓知味,不肯放下。事实上,退一步海阔天空,如果你改变不了环境,先改变心境,心境改变了,就能降低利益博弈的标准。而降低利益博弈的标准,放弃外在的附着于人性的身份,如名誉,如头衔等外衣,便能战胜自我。放下,往往比进取和止损难得,因为人性的习惯力量往往强大到理性无法控制的程度。习惯力量往往由长期积累而成,是人性之恶的思想言行的总汇聚,进而扭曲人们的判断,让投资者在关键时候不知止、不止盈,导致最后出现无法止损的局面。
在遵纪守法中实现无风险收益,要求人安心于无执著处。正如行为金融学所分析的那样,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下,人生的快乐与痛苦,往往与主观设立的参考系数有关,也与自己的记忆“抛锚”于过去的参考点有关。人们总在各类参考系中比较自己的名利得失,比上不足时就感觉痛苦,比下有余时,就会感觉快乐,但不知道要用自己的心观察自己、了解自己、创造自己的快乐。事实上,一个人生活的快乐与痛苦,完全取决于他对人、事、物基于参考系的自我估值与看法。如果人生抛锚于别人设定的标准,如果人生的幸福是由别的参考系统决定,那这个人就失去了自我。由自己的内心“观照”自己,用良好的心态观察自己的人生,就能在任何困难处境下都能找到快乐与幸福的秘方,进而将逆境转变为顺境,将绝望转变成希望。相由心生,当我们无力无法改变环境时,可以通过改变心境来创造内在的美好环境,逐步适应并寻机改变外在环境。当我们无限放大自己的心量时,所有的困厄都将转变成我们人生的胜境。
一个人的心量有多大,他的福报就有多大,他的事业就有多大。
(作者系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