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特别报道
  • 3:特别报道
  • 4:要闻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2:产业纵深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资金·期货
  • A6:市场·观察
  • A7:信息披露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钱沿周刊
  • T6:钱沿周刊
  • T7:钱沿周刊
  • T8:钱沿周刊
  • 预调微调政策二季度有望密集出台
  • ■相关新闻
  •  
    2012年4月12日   按日期查找
    3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 3版:特别报道
    预调微调政策二季度有望密集出台
    ■相关新闻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预调微调政策二季度有望密集出台
    2012-04-1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郭一信 卢晓平 潘高颖

      温家宝总理日前在广西钦州等地就经济运行情况进行调研时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情况总体是好的,一些主要经济指标虽然有所回落,但仍然处在合理水平,国民经济运行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同时,也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密切关注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实行灵活审慎的宏观政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确保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预调微调”如何发力?二季度宏观政策会否出现适度放松?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相关专家学者。

      刺激政策不断 消费增长前景可期

      ⊙记者 郭一信 ○编辑 衡道庆

      

      虽然1-2月消费增长情况略低于预期,但专家和业界普遍对未来消费增长情况持乐观预期。一方面,随着消费促进月活动的开展、物价整体回落预期的逐渐清晰以及天气转暖等季节性因素,预计二季度消费意愿将有所增强;另一方面,今年有关部门扩内需政策重点由此前的直接补贴转向提高消费收入,公众消费能力也有望有所改善。

      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显示,2012年1-2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669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4.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8%,略低于商务部对消费全年增长15%的预期。

      4月份商务部首届消费促进月的开展,被普遍认为是近期刺激零售业反转的主要动力之一。商务部日前下发的有关通知要求,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围绕促消费主题,选取一批规模大、信誉好、有影响力的大型商贸企业和餐饮服务企业作为活动主体,在省会(首府)城市、计划单列市组织开展长达1个月的大型综合性促消费活动。

      此外,今年新开工保障房以及家具以旧换新,也将拉动家具、装潢等相关商品的消费增长。“今年全国保障房新开工700万套,其中400万套将在年底建成。”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表示,“即使对于受限购政策影响较大的一线城市,不少家庭在更换家电后也可能会同时想到更换家具和家装产品,消费结构升级将有新的重要载体。”

      相关行业企业也对近期消费增长抱有乐观预期。根据莫尼塔消费调研结果,约有60%的百货公司反映4月份销量会好于3月份,68%的超市企业表示4月份销售情况会有所上升。家电和餐饮行业乐观程度则更高,约有91%的家电企业对于4月销量抱有环比增长预期,餐饮企业方面也有约九成的调研对象预期4月份销售环比会继续改善。

      全年来看,今年消费增长仍具有较大潜力。商务部研究院此前发布的《2012年消费市场发展报告》认为,今年消费增长将保持在较快区间,预计增速达到15%左右,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将超越投资,近10年来首次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

      在扩消费的具体政策方面,《报告》预计,今年扩大消费政策的基调将是保持原有扩大消费政策的连续性。赵萍对此表示,主要是对即将到期的扩大消费政策及时制定相应的接续和替代政策,避免消费增长动力出现衰竭迹象。此外,完善带薪休假和扩大消费信贷,也是2012年促消费政策新提法,专家认为相关举措值得期待。

      今年在提高居民收入方面的政策举措,也或将进一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第一季度全国50个城市2万户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对物价看法方面居民当期物价满意指数19.7%,较上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别提高3.2和2.4个百分点;而在收入增长方面,居民当期收入感受指数51.9%,也较上季回升1个百分点,表明居民收入情况有所改善。

      而发改委近期发布的《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对于今年扩消费的政策重心也从直接补贴逐步转向提高居民消费收入,主要包括着力增加低收入者收入,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

      特别是在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方面,北师大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杨澄宇表示,增大转移支付力度将是提高低收入者收入的最有效途径。对此,2012年预算报告中提出,要进一步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此外,今年对中小企业减税、增大对创业就业的财税扶持等政策,也将对保障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发挥一定功效。

      杨澄宇认为,长远来看,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和收入水平,还有赖于有效税收调节机制的建立、打破行业垄断以及公平合理的劳资关系的形成。

      基建投资等领域调控余地仍较大

      ⊙记者 卢晓平 ○编辑 衡道庆

      

      “稳中求进就要求经济稳定增长。”著名经济学家张卓元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

      在他看来,中国经济2012年不会出现紧急迫降或硬着陆,而是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比如8%或者更高一些的增长速度。他认为,中国仍然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快推进阶段,经济内生增长的动力还比较强,在扩大内需政策指引下,需求总的来说还是比较旺盛的。这为经济保持稳步增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来自发改委官方预计数据显示,一季度经济增速为8.4%,CPI涨幅为3.5%。

      张卓元认为,为了保持经济稳中求进,政府有可能出台一列刺激经济的政策。不过,与2009年不同,政府不能也不会出台太多力度太大的刺激政策。毕竟,通胀有力不可小视。因此,对于经济的刺激政策力度可能相对有限,更多的是依赖经济转方式、调结构带来的内生性增长。

      在他看来,包括保障房建设、高铁、高速公路、水利建设等基础设施和基建项目上,投资调控的余地较大。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981年至1990年,我国GDP增长率为15.3%,投资增长率为17.9%;1991年至2002年,GDP增长率为17.2%,投资增长率为21.8%;2002年至2005年,GDP增长率为15%,投资增长率为26.8%。投资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

      张卓元认为,政策的预调微调将有利于经济平稳发展。中国经济在经过三十多年的平均近两位数增长后,正面临经济转型、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性任务。转型意味着更加注重经济活动的质量和效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专注于数量和规模,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弃量保质”,使经济增速放缓,并要求经济保持稳定,在稳定中求增长,这种增长才是可持续的。近两年中国东部地区因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增速已经放缓,但转方式、调结构步伐加快,就说明了这一点。这是一个可喜的发展趋势。因此,中国经济整体上将告别两位数增长,转为常态的7%或8%左右的增长。

      此外,要继续着力稳定物价。张卓元强调,物价稳定是经济稳定的主要标志。保持物价稳定和经济稳定,在稳定中增长,经验证明是一条正确的增长路径。

      他认为,尽管2011年治理通货膨胀取得重要进展,但2012年中国通胀压力仍然不小,控制物价上涨过快还应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任务,不能掉以轻心。因此,今年需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不宜大量“放水”。还要千方百计保证农业稳产增产,保证食品供应。继续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不放松。继续加强价格监督检查,维护市场秩序。

      自住性购房仍受支持

      楼市有望趋于平稳

      ⊙记者 于祥明 ○编辑 衡道庆

      

      虽然一季度楼市成交整体不佳,但3月环比数据有回暖迹象,这让开发商对市场的担忧有所缓解。对于后市走势,市场分析人士仍有分歧。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住宅与房地产产业处处长赵路兴认为,楼市难再现“大红大紫”局面,但政府对自住性购房需求仍持支持态度,相关信贷政策也好于去年,因此,二季度至今年年底,楼市整体走势会保持平稳。

      成交出现回暖

      中国指数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楼市成交整体不佳,但3月环比数据有回暖迹象。据统计,一季度北京楼市总成交同比下跌18.88%、环比上涨73.84%(3月份,下同);上海同比下跌18.34%、环比上涨32.77%;天津同比下降50.87%、环比上涨109.26%;深圳同比下跌18.48%、环比上涨76.2%;杭州同比下跌42.82%、环比上涨179.1%;苏州同比上涨101.12%、环比上涨61.95%。

      “4月份开盘量增加,开发商降价促销力度加大,房价还将进一步回落,加之首套房贷优惠利率有望进一步普及,楼市成交量会更好些。”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裁胡景晖认为,从近期不断增长的客户咨询量和看房量来看,市场上依然存在大量的首次置业需求亟待释放。

      但中原地产市场总监张大伟认为,目前楼市成交量的增长,仅是“以价换量”下的恢复性增长,根本不能称之为回暖。“楼市成交量的增长能否持续有待继续观察,4月份可能出现先高后低走势。”他说。

      “就成交量来看,上海楼市回暖和北京楼市的回暖有差别,目前是不是可持续还很难说。”赵路兴指出,目前成交量的回暖,主要还是因为刚性需求入市造成的。

      “楼市的成交量主要还不是保障房带动的,因为保障房还在大规模建设之中,尚未形成太多供应量。”赵路兴说。

      赵路兴认为,虽然楼市再难“大红大紫”,但是政府对自住性购房需求仍持支持态度,相关信贷政策也好于去年,因此,今年楼市整体走势会呈现平稳。

      他进一步分析指出,从两个方面来看楼市政策,非常清晰。其一,对投资需求是坚决不放开的;其二,对自住性需求政府还是支持的,其成交量肯定会好于去年。

      投资增长无忧

      记者注意到,目前开发商投资的热情非常低,直接体现在拿地量的大幅下降。可以说,一季度土地市场仍是“底价时代”,尽管3月有所上升,但总体溢价率仍处于近年低点。对此,赵路兴分析认为,虽然开发商拿地下降,但整个房地产的投资却有保证。

      中国指数研究院一份统计报告显示,1-3月,全国300个城市土地平均溢价率2%,环比减少2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减少19个百分点;其中住宅类用地(含住宅用地及包含住宅用地的综合性用地)平均溢价率3%,环比减少2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减少21个百分点。

      1-3月,全国300个城市成交楼面均价为788元/平方米,环比下跌20%,同比下跌22%;其中住宅类用地(含住宅用地及包含住宅用地的综合性用地)成交楼面均价为1119元/平方米,环比下跌12%,同比下跌12%。

      业内人士指出,以上数据说明,房地产投资仍处于悲观情绪之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受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影响,预计房地产投资增速将有较大回落,由2011年的30%左右降低到15%左右。

      “房地产投资不至于过差。” 对此,赵路兴则持乐观看法。他认为,包括各类保障房安居工程、以及开发商前期拿到的土地也会开发,因此今年全年房地产投资下滑有限。

      对此,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认为,2012年是一个特殊年份,既是换届年又是“十二五”第二年,各地发展经济的劲头很大。“所以2012年房地产还会保持相对稳定的发展态势,投资不会那么悲观,我判断增速在25%左右。”他说。

      资源价格改革将稳步推进

      ⊙记者 潘高颖 ○编辑 衡道庆

      

      随着上月发改委宣布上调油价,各方对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何时推出的关注再度升温。与此同时,今年年初以来,广东、湖南、陕西等地相继实行居民阶梯电价,有消息称至今年5、6月份,居民阶梯电价或将全国推开。这意味着,我国资源价格改革的步伐有望加快。

      对此,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史丹、财贸研究所价格研究室主任张群群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坦言,今年中央推进资源价格改革的决心是坚定的,但基于具体的宏观经济变动情况和一些其他因素,目前改革只能是小幅推开。

      对于油价形成机制改革,史丹建议首先应形成科学的市场监管体系。“价格是否放开要看市场监管建设是否成熟,价格是否真正反映供需关系公平合理。成品油价格调整对物价的影响很大,市场对油价的波动也很敏感,所以上涨或下浮都应该有个标准,建议由第三方监管机构作科学的判断。”

      此前有市场人士建议,我国的油价形成方案可以朝缩短调价周期和调整变化率的方向进行。对此,史丹认为:“收窄调价周期就意味着市场更加频繁的波动和调整,现在的22个工作日使得油价调整比较平滑,实际上有助于降低市场波动,如果缩短至7天或10天,可能和国际油价接轨更频繁了,但也将增加我国调整油价的次数。”

      针对二季度油价、电价改革的空间,两位专家都认为要结合通胀形势来判断。“今年CPI涨幅控制目标定在相对宽松的4%左右,但我个人认为CPI数据存在超预期的可能性,因为不管是今年目前为止的两次油价上调还是今后可能推行的阶梯电价,都有可能助推涨价预期,至于这个预期有多大我们也不好估计,但至少存在这样的风险。”张群群说。

      史丹也表示,通胀压力还未释放完,资源价格改革的推进步伐还是要根据经济增长和CPI的波动情况。“今年资源价格改革肯定是会有步骤地推进,部分改革方案也已在做前期的研究和准备工作,但短期内不会有太大的动作,不会全面铺开。”史丹说,在正式的价格改革方案出来之前,可能采取增加消费税促进节能降耗这种替代性措施。

      张群群认为,在具体的方案出台之前还会以价格补贴为常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