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笔者3月底陪同致公党中央的杨邦杰、严以新两位副主席到江苏省的南京、扬州和镇江三市,考察以村镇银行、农村小额贷款公司以及农村资金互助社为主的农村金融市场。对于农村金融,笔者之前了解甚少,与两位主席以及专家深入基层的实地调研座谈,查看现场,与基层工作者交流,算是有了些切身感受。
算起来,我国农村金融的改革发轫于2006年12月银监会颁布开放农村市场准入的若干意见之后,自那时起,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尤其是村镇银行便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出现在全国县域以下地区。回想十多年前,国有商业银行之所以纷纷从县域以下农村地区撤出,根本原因还在于这些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市场上绩效欠佳。尤其在200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我国政府对国有商业银行的监管更为严格,为了降低不良贷款率,提高银行的资产质量和核心竞争力,这些银行“航空母舰”不得不撤离农村这片海域。
而在实地调研中,笔者深切地感受到,由于实际上都是局限于以存贷款为核心的间接金融领域,目前农村金融机构面对的问题,其实也就是当初国有大银行遇到的问题,如规模不经济、基于农村产权制度的缺失而导致的缺乏有效抵押品以致风险控制瓶颈、金融资本的逐利性与政府扶农扶贫导向的矛盾等等。当然,从中也可明白监管机构将民间资本引入农村金融市场的苦心:一方面内生地培育金融的供给力量,另一方面则为民间资本进入垄断的银行市场提供一条路径,为以后登堂入室做好身份的准备。恰就在我们调研的途中,传来中央批准温州成立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区的消息,其中小型贷款公司剑指村镇银行改制的做法,也正印证了这一层想法。
民众的智慧是无限的,这次江苏三市之行,给笔者印象最深的,应数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蓬勃发展势头了,只是基于农民与专业合作的信用合作,虽然在实践过程中尺度和边界有扩大趋势,但却凸显了监管和活力的矛盾,值得连续深入关注。这类实践,兴则可以激发农村金融活力,败则会重演当年合作基金会的乱象,所以亟须动态务实监管。
由调研研讨中提出的一些现实问题,令笔者想起了之前在美国的财富之旅,在美国广袤的农村小城镇经常看到的理财机构——爱德华·琼斯(Edward Jones)投资公司。笔者稍稍留心了一下,从黄石公园旁的小镇到斯坦福大学旁边的社区,基本上都有爱德华·琼斯的办公室,门口都写着办事人员的电话和邮箱,方便客户随时联络。公司的管理合伙人特德·琼斯(Ted Jones)注意到了市场的地理特征,遂将客户定位在生活在乡村的美国人,这些人没有其他方便的途径到股票市场上去交易。但实际上,他们是想从事风险较低的投资活动并需要个性化服务的投资者。理所当然的,他们都成了爱德华·琼斯公司的客户。在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的咨询服务下,爱德华·琼斯公司悄然无声地建立了9000多个办事处,成为世界上最大而且增长最快的零售经纪网络。用彼得·德鲁克的话来说,“这是一个通过高度统一的核心价值观和服务意识凝聚起来的高度自主的创业单位的联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爱德华·琼斯公司的净资产回报率一直维持在30%左右,这个回报水平超出了摩根士丹利、美林证券和A·G·爱德华兹在内的所有的主要竞争者。
其实,爱德华·琼斯并不是一家典型的金融服务公司。在过去50年间,这家公司通过一种非常关注长线的、买入并持有的保守投资策略来为个人投资者服务,甚至对很小的投资者也能提供面对面的个性化服务。为此,爱德华·琼斯公司建立了一种分权式的创新型组织结构,其核心,就是由具有创业意识的投资代表所组成的经纪办事处。这给了笔者很大的启发,曾为此提过建议:我国的农村金融服务不一定要局限于存贷利差业务,而可以把这种业务纳入综合理财服务的框架内综合考虑,同时结合金融知识的培训,或许能够走出目前由短视和简单化导致的困境。
那么,爱德华·琼斯究竟是一家什么公司呢?我想大家对大名鼎鼎的道·琼斯指数一定再熟悉不过了,道是查尔斯·道,而琼斯就是爱德华·琼斯,两位证券分析前辈在分道扬镳之后,其后代也各有建树。
若再要追溯一下的话,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理论框架,实际上脱胎于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Ronalde Mckinnon )和爱德华·肖(Edward Shaw)在1970年代提出的金融压制论与金融深化论,该理论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相互作用的问题,其核心观点和政策主张,是要全面推行金融自由化,尽力减少政府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管制与干预。
笔者由衷地希望,这两位爱德华能给我国农村金融的理论与实践带来新的启迪。
(作者系上海中大经济研究院院长,浙江财经学院金融学教授,金融学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