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特别报道
  • 3:特别报道
  • 4:要闻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2:产业纵深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资金·期货
  • A6:市场·观察
  • A7:信息披露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钱沿周刊
  • T6:钱沿周刊
  • T7:钱沿周刊
  • T8:钱沿周刊
  • 大众收权进口车 惊现人事大调整
  • 本田中国谋本土化
    2012年销量欲翻倍
  • 德系收权 小心翻船
  •  
    2012年4月12日   按日期查找
    T2版:汽车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 T2版:汽车周刊
    大众收权进口车 惊现人事大调整
    本田中国谋本土化
    2012年销量欲翻倍
    德系收权 小心翻船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德系收权 小心翻船
    2012-04-1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吴琼

      记者观察

      ⊙记者 吴琼

      

      2012年,中国市场上出现了一个新变化:日系车企如丰田汽车、本田汽车开始放权——给中国伙伴更多空间,给中国本土人才更多机会;而德系车企大众汽车则开始了一轮罕见的进口车收权动作,涉及八大重要岗位的高管变动。

      大众汽车举着“一个大众”的旗号,在中国进行了进口车业务整合。大众汽车集团旗下进口乘用车品牌有8个——兰博基尼、布加迪、宾利、保时捷、大众、斯柯达、奥迪以及西亚特。按照大众汽车中国此前的设想,是要收编八大进口车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总代理权。

      但知易行难。分析引起关注的8人变动名单,可以看出三个端倪。

      第一,保时捷业务很难整合。比如,在中国热销的保时捷,就没有出现在人事变动名单中。大众汽车集团执行副总裁苏伟铭解释,保时捷跟大众的合作还没有完成,法律上也不允许这么操作。

      有消息称,大众汽车持有保时捷49.9%股权,计划2012年11月之前收购保时捷余下的50.1%股权。或许,届时就能完成大众汽车CEO马丁·文德恩的目标——尽快与保时捷合并为一家汽车公司,如同和奥迪、西亚特及斯柯达那样与保时捷融为一体。

      文德恩话外有话。事实上,保时捷和大众汽车的关系相当紧张。文德恩曾透露,倘若一名保时捷的员工有业务涉及大众汽车,旁边则必须要有一位律师在场,反之亦然。

      第二,整合斯柯达,牵连较大。正因为这样,大众汽车中国没有宣布斯柯达进口车业务的总经理人选,虽然大众汽车一直强调这一职务和相关负责人存在。而苏伟铭也坦言,关于斯柯达进口车业务,大众方面目前仍在与上海大众讨论可行性。

      确实,在斯柯达国产和进口业务的平衡上,大众汽车中国及大众汽车总部需要周密考虑。斯柯达并非高端品牌,以高性价比取胜。如果脱离了国产布局,那么进口斯柯达的销量势必下降。最终的结果是权收了,果子也少了。与其收权,倒不如继续留在上海大众,由上海大众统一安排斯柯达国产和进口事宜。

      要权还是要销量,这似乎并不难选择。

      第三,借一汽大众收权奥迪。Stephan W llenstein将从6月1日接替罗凯文(Kevin Rose)担任一汽大众销售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此前,一汽大众如此重要职务的变动,通常由德方任命。此次竟从大众汽车中国挖角,让人不能不有些疑惑。尽管此前大众汽车集团执行副总裁苏伟铭表示,大众汽车集团进口车公司整合中有两个品牌暂不做考虑:一是奥迪,二是保时捷。但事实上,奥迪已经被收权了。

      确实,与斯柯达不同。奥迪是豪华车的龙头,高端车型完全可以通过进口来解决,不必过度依赖于国产化降低成本。而且奥迪的利润如此之高,怎不令大众汽车中国有收权之心?

      大众汽车也需要小心,有风固然可驶尽,但也要防翻船。在中国的高速发展离不开一汽大众、上海大众,如果伤及南北大众,那么进口车业务将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