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成立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随后,深圳、天津等地也宣布将推多项金融创新举措……一场金融改革的大幕在2012年春天正式开启。
进入4月以来,受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点等消息提振,浙江东日、嘉欣丝绸等参股小额贷款公司的金融改革题材股备受市场热捧,这也使长期游走于正规金融边缘的小额贷款公司等民间金融机构走向金融改革前台。
温州金融改革何去何从?小额贷款公司未来路在何方?金融监管如何创新?本期《上证面对面》特邀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部务委员会副主席焦瑾璞,对上述热点话题进行权威解读。
⊙记者 陈俊岭 ○编辑 宋薇萍
温州金改试点
期待全方位突破
上海证券报: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成立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此举被外界视为民间金融改革的破冰之举。对此,您怎么看?
焦瑾璞:国务院常务会议将温州确立为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迈出了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一步,12项任务指明了未来温州金融综合改革的前进方向,但这只是一个框架,关键还在于相关部门拿出具体的实施细则,尽快贯彻落实下去。
对于温州金融改革试点,我还是很期待,期待着在机构准入、股权结构、运行机制等方面有所突破。我认为要大胆地试验,为下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奠定基础。当然,目前温州金融改革刚刚开始,对此评价是既不要盲目乐观,也不要盲目悲观,要视试点的具体落实、实施和效果情况而讨论。
上海证券报:小微企业融资难,一直备受外界关注。去年以来,温州等地民营企业老板跑路潮涌现,再次凸显当前小微企业资金的紧张程度。您认为造成上述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如何解决?
焦瑾璞:小微经济融资难,到底难在哪里?实际上归纳起来有两个问题:一是小微经济要发展,必须走上坡路发展,发展的时候小微金融能不能推它一把,就是小微企业能否借来钱;二是小微企业要借钱能不能实现,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是连在一起的。
实践证明,小微经济是有需求的,一些小微经济能借到钱,但更多的小微经济借不到钱,现在要实现融资,问题还是出在融资技术上。融资技术就是大家常说的大银行做小微经济,处理效果不好,这就客观上要求我们在技术上有所创新,有所探索,这个技术现在成熟的就叫做小额信贷技术、微型金融技术、普惠金融技术。
实际上,并不是小数额的贷款就是小额信贷,小额信贷技术是一项贷款技术,这种贷款技术是有别于传统经济、传统贷款和传统商业银行的贷款。它发起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并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盛行,目前小额信贷技术已发展到了微型金融技术,也就是今天讲的小额金融技术。
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2005年国际小额信贷年后,这个概念已经发展成了普惠金融的概念,变成了普遍的服务和普遍享受的权利,我们现在强调的是小额信贷技术,与之相比较还是有差距的。
上海证券报:众所周知,中国金融一直存在着结构性失衡,一方面在城市地区和针对大企业的金融服务非常饱和;另一方面,在农村地区和针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却很欠缺。造成这一现象原因是什么?
焦瑾璞:我们要对金融体制和金融体系反思。有句俗话叫“门当户对”,实际上金融与经济发展也有这样的关系,为什么我讲“门当户对”的概念,这就是我们现代金融体系、金融机制的不足,我们大银行太大,缺乏中小金融机构,缺乏微型金融机构。目前,我国金融体系还存在很多空白点。
因此,要实现小微经济与小微金融共生共荣,大的商业银行必须要业务线下移,这样的话就会打乱现在商业银行机构体系,也会给整个金融体系带来影响。要想小微经济与小微金融共生共荣,在贷款决策方面要有所变化,信息的充分披露性和信用贷款要做好。未来小微金融的市场空间非常巨大,一旦金融改革跨入了新阶段,微型金融蓬勃发展之势不可阻挡。
构建“普惠金融体制” 填补金融空白
上海证券报:金融危机以来,金融界对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反思和探讨一直非常热烈,您认为这次金融危机给我国当前的金融监管带来哪些重要启发?
焦瑾璞:总的来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国金融界更多地呼声是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实行较严厉的监管手段,监管部门也相继出台了很多政策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相比发达国家的金融制度和金融体系,我们国家还有相当的差距,我国金融发展的历史还不长,我们不宜照搬国外一些现成做法,而应该在积极推进金融创新的同时不断完善金融监管。
事实上,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已对现行的金融监管体制提出较大挑战,出现一些金融监管的“真空”。一是各种场外金融产品以及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特殊目的实体等类银行金融机构,对资本流动的跨市场投机的影响越来越大;二是一些大型传统银行大规模拓展非传统金融产品和业务,如大规模开展理财产品业务,规避监管;三是金融机构体系的不平衡发展,一些大型银行市场份额偏大,同时缺乏众多的微型金融机构;四是不同类型和不同地区的金融机构和不同的金融产品面临不同的监管规则和制度,这都为监管套利创造了空间。
与此同时,金融监管体制也不宜太滞后于金融创新的实践。我国在1993年开始完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监管模式,1998年实现“一行三会”的金融监管模式,有效地防范和化解了亚洲金融危机,推进了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化履行,但不同监管机构之间的摩擦、内耗和推诿,也减少了金融监管体制的效率和有效性,同时故步自封的条线监管也扼杀了微型金融、民间金融的积极性,挫伤了地方和基层金融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针对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实际,我认为更应该的是创新金融监管体制,更新金融监管政策,并且以金融监管创新促进金融创新,提升我国金融业的实力。当前改进金融监管有效性的第一步就是监管的自我反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客观审视当前金融监管的系统性缺陷,探索中央和地方的分层监管,协调发展大型银行、中小型金融机构及微型金融机构,该管住的管得住,该放开的要放得开,形成有序竞争的局面,促进我国金融的协调健康发展。
上海证券报:针对当前的金融监管现状,您有哪些具体建议?
焦瑾璞: 对于现今的金融监管,我有以下两点看法:
第一点就是要积极立法,探索金融监管的有效模式,或者有效形式。现有的监管体制和银行体系下,金融体系越来越向上,如果这个金字塔的基础没有形成,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宏观经济紧缩时,最先受波及的往往是中小企业和小银行,这样反而进一步紧缩了经济基础。
第二点就是,我们能否冲破现有的集中统一的监管模式,对于一些微型金融机构和中小型机构,通过立法去管理,同时发挥地方政府管理金融的有效作用。
中国国情特殊,各地情况都不一样,所以要突破集中统一的监管模式,将来能否形成一种全国性的银行由中央监管,以省为单位监管小额信贷的模式?这种监管很重要的是能否控制风险,把责权利分开。我认为结合地方监管,控制风险应该没问题,政策体系和风险体系基本上是属于两个层面。
联系到现在的金融体制,我认为要从两个方向来做,一是大银行的国际化,另一个是要允许新的微型金融机构的产生,也就是要允许民间资本通过组建微型金融机构,来填补大银行留下的空白。这样就可以把原来金融服务覆盖不到的一些群体纳入到国家整个金融服务的范围之内,叫做普惠金融体制。这种体制除了提供贷款服务之外,汇兑、结算,乃至账务往来的服务都能覆盖起来。
我相信,如果能够突破现有的体制障碍及政策障碍,未来的中国金融,包括大量的微型金融机构会有一个更大的飞跃。
小贷公司须秉持“小额、分散”贷款原则
上海证券报:最近几日,受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点消息提振,浙江东日、嘉欣丝绸等参股小额贷款公司的金融改革题材股备受市场热捧。相比商业银行,目前小额贷款行业整体经营和盈利情况如何?
焦瑾璞:去年,我们在小额信贷机构联席会的积极组织和各地金融办的大力支持下,对28个省(市、区)的2532家小额贷款公司进行了一次竞争力评价,并从中评选出了前100家公司。评价结果显示,2011年前10个月,竞争力100强中的小额贷款公司总资产平均增长率达59.6%,总贷款余额平均增长率达70.5%,均高于全行业的发展水平,而从贷款结构来看,百强小额贷款公司的客户主要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村大户。
在盈利能力指标方面,百强小额贷款公司的资产收益率明显高于商业银行,但净资产收益率低于商业银行。百强公司中,仅有3家出现亏损,其余均实现了经营上的自负盈亏。2011年前10个月,小额贷款公司竞争力100强的资产收益率平均为6.3%,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为8.2%,其中净资产收益率最高的为30.0%。提高融资比例和控制管理成本是提高小额贷款公司收益率的有效方式。
在资产质量指标情况方面,百强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质量也整体较高,其中67家报告逾期率为零,贷款逾期率超过1%的只有9家公司,超过3%的只有4家公司。较好的贷款资产质量反映出小额贷款公司具有有效管理客户贷款风险的能力。小额贷款公司能够有效控制贷款风险的原因在于积极推出与农户和微小企业需求相吻合的贷款产品。
上海证券报:不可否认,小额贷款公司为缓解“三农”和中小企业融资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作为中小企业的小额贷款公司也面临着同样的融资困境。在您看来,小额贷款公司希望通过上市或其他渠道获得资金的方式是否可行?
焦瑾璞: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问题,因为政策法规的限制而举步维艰。目前,小额贷款行业的社会环境比较艰苦,在当前的监管模式和市场环境下,通过上市或是打通其他融资渠道还有一定的困难。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小额贷款公司应把注意力放在业务模式的探索上,探索出“体现社会责任的盈利模式”。
在风险控制上,小额贷款的风险并没有想像中大,是可控的,小额贷款公司也是能够做到可持续经营的,应该朝着做“百年老店”的方向发展。
小额贷款公司应努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做精细,梳理标准化流程,进行流程化管理;应不断摸索和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总结商业模式,与国际实践接轨,才能可持续发展。等到行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有明确的监管主体后,再考虑通过上市或通过其他渠道进行融资。
上海证券报:从2004年试点至今,小额贷款行业已走过8年探索成长期,除面临融资困境外,当前小额贷款公司行业还面临哪些现实问题?
焦瑾璞:目前小额贷款公司行业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垒大户。比如某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为6000万,发放一笔单笔2000万的贷款,最后形成不良贷款,目前已经无法运营。
二是关联贷款,抽逃资本金。
三是贷款行为等不规范,要加强监管,依靠制度与机制来规范小贷公司行为。
四是名义利率水平偏高。据调研,小额贷款公司放款利率水平总体上介于金融机构和民间借贷之间,内蒙古一般年利率在18%-29%,辽宁为14.7%。
五是有些小额贷款公司盲目扩张,急于扩大规模。当前小额公司应先打好基础,修好内功,扎扎实实做好贷款零售商,在此基础上,可对小贷公司上市作进一步探讨与研究。
上海证券报:时至今日,小额贷款行业已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一些规模较大的小额贷款公司正尝试通过跨区域经营、谋求上市等方式寻求突围,您觉得这一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
焦瑾璞:现在小额贷款公司遍地开花,应逐渐有一个大浪淘沙、兼并重组的过程。小额贷款公司经营应作为商业银行的补充,应一如既往地秉持“小额、分散”的贷款原则,稳健经营。至于行业的发展方向,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谈。
首先,小额贷款公司应该以行业协会为依托,争取政策,维护行业利益。以省金融办为核心的小额信贷协会和中国小额信贷机构联席会应发挥自身的作用,为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有利条件。
其次,小贷公司做好自身定位与发展规划。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准确定位,以此做出长远的战略规划。目前小额信贷的模式主要有产业链的一环、服务产业链、服务小微企业、扶贫性小额信贷、取得牌照准备变成银行等几种模式。
再次,建立市场退出机制。根据市场经济规律,优胜劣汰,形成全国小额信贷机构评级的标准与体系,规范行业发展,完善小额贷款公司退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