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俊岭 ○编辑 宋薇萍
“老焦”,是焦瑾璞在博客上的自称,也是每年中国小额信贷机构联席会上大家对这位勤勉秘书长的“尊称”。
然而,外界并不曾熟知的是,这位自1993年起就一直在央行研究部门工作,主要研究方向集中于银行改革的政策研究者,直到2004年一次偶然际遇,才使他的研究方向延伸至小额贷款行业。
2004年下半年的一天,因工作需要和组织安排,时年38岁的焦瑾璞参与中央1号文件有关内容的起草,由此他也开始了一段延续至今的小额信贷岁月。
“从2004年到2008年,中央连续五年的1号文件中有关农村金融的内容均从不同的角度提到了小额信贷。”提及与小额贷款的结缘往事,焦瑾璞回忆。
2004年5月,时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的易纲主持专题会议,研究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探索和培育小额信贷组织的有关问题。会议决定成立小额信贷专题组,时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的吴晓灵任组长,时任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局长的焦瑾璞任副组长。
当时确立的试点步骤是,小额信贷公司先试点,取得经验后在全国推广。而入选的试点区域共有山西、内蒙、贵州等五个省(区)的五个县。
“在我们的心目中,既然是试点,就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所以对于小额信贷的前景,大家当时还不能准确判断。”此时,焦瑾璞等人所面临的一个最主要问题便是如何为小额贷款公司制定相关政策与法规,这在当时全无任何经验可参考。
迷茫之际,2006年6月的一天,亚洲开发银行的一纸邀请书,焦瑾璞有幸到孟加拉国考察,并有幸见识了有着“穷人的银行家”之称的穆罕默德·尤努斯,以及他创建的“乡村银行”模式,这是国际上公认的最成功的小额信贷模式。
在见到尤努斯的那场晚宴上,焦瑾璞好奇地问道:“作为一个世界名人和一位名声显赫的教授,还曾在美国受到美式教育并取得博士学位,但我注意到您今天却是穿着拖鞋来赴宴的?”
“做好小额信贷,不能与正规金融的程序一样,就像不能穿皮鞋到稻田去一样,一定要穿拖鞋。”尤努斯微笑地回应道。
这次短暂的孟加拉之旅给焦瑾璞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此后,穆罕默德·尤努斯荣获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当年10月,尤努斯首次到中国访问,国内也因此掀起了一场“尤努斯热”,一时间,围绕小额贷款的各种声音不绝于耳。
“应辩证地、历史地去看待小额信贷,既不能左,也不能右,中国小额信贷的发展,实践和事实会证明一切。”焦瑾璞在当时的博文《必须要说两句话》中指出。
此后,在经过对中国国情充分研究论证后,以及吸收借鉴包括孟加拉模式在内的国际先进小额信贷经验基础上,2008年5月,焦瑾璞参与起草的《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指导意见》以银监会、人民银行联合发文形式发布。
时至今日,小额贷款公司已经远远超出最初试点的五省区,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发展着。而在其背后,大家都不会忘记“老焦”们忙碌的身影。
焦瑾璞:经济学博士,研究员。现任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党组书记、部务委员会副主席。焦瑾璞是公认的金融方面的权威专家,尤其是在推动我国小额信贷、微型金融、普惠金融发展和研究方面居于领先地位。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或理论文章100余篇,出版著作10余本,代表作有《WTO与中国金融业未来》、《小额信贷和农村金融》、《农村金融体制和政府扶持政策国际比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