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恩泽
沪深两市今年一季度上市公司财报显示,去年IPO超募资金排名前十的公司业绩普遍不佳,净利润平均下降46%,甚至跑输两市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更不要说大量超募资金闲置于银行账户上,根本有违IPO初衷。按照2011年IPO超募资金数量排名,华锐风电、庞大集团和森马服饰位列前三,分别超额募资60.13亿元、41.89亿元和26.34亿元。上市一年后,这三家公司一季度业绩急剧下滑,净利润分别下降87.06%、33.26%和38.74%。
为何充裕的超募资金却不能发挥市场作用呢?
细究原因,首先,在资本追捧新概念的热潮下,陶醉其中的某些上市公司缺失了市场应变能力。比如风电产业,由于与新能源直接挂钩,又是前几年国家鼓励支持的产业,所以是近几年资本市场狂热追捧的概念股。风电企业IPO后,超募资金规模惊人,可是目前我国风电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是行业产能过剩,市场也随之从此前的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由此带来了产品价格下降、应收账款过多等一大堆市场麻烦。
在此情势下,一些缺乏应变能力的上市公司,就只能抱着超募资金饿肚子了。华锐风电是曾经坐上行业头把交椅的风电企业,近年来,在业绩下滑的同时,在国内风电整机制造市场上的份额也出现了下滑态势,2011年全年新增市场份额首次滑到第二位,与国电联合动力等公司的市场份额上升态势形成对比。华锐风电业绩及市场地位双双受挫,就与其缺乏有效的市场应对策略有关。虽说有传闻称,华锐风电有意与国内同行金风科技竞争,收购全球风电制造业的老大——丹麦维斯塔斯,但迄今也仅是传说而已,其大量的超募资金依然躺在银行里睡大觉。
其次,企业偏信“资本为王”的神话,认为钱多不烫手。在金融危机的打击下,企业把生存的希望寄托于拥有雄厚的资金上,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但是,钱多了,却不干正事,资本一走神,就会生出祸乱。
按理,上市公司对超募资金的使用,理应遵循先补充募投项目资金缺口,再用于在建项目或新项目,然后轮到归还银行贷款、补充流动资金的顺序。但实际上不少企业上市后首先将超募资金投向圈地买房买车,或将钱存入银行生息,如此急功近利,泯灭了企业的进取精神,消弭了企业的竞争意识。公司因不务正业而被市场亮黄牌,证明对上市公司而言,钱多也烫手。
再次,IPO利益链各方内心都希望上市公司超募,多募多得,而超募资金大多失去监管。W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去年10月,已上市的269家创业板公司超募资金总数达1116.9亿元。超募已成新股发行的一大“亮点”,当然也是一大顽症。无论保荐公司,还是市场参与者,因为高市盈率带来利益空间,因为计提的报酬和管理费与市盈率密切相关,而询价的主体又是券商,所以大家都希望IPO有较高的市盈率,也就是超募。股票溢价越高,超募数额就越大,上市公司、保荐公司得到的实惠也越多。
而超募资金大多疏于监管,或游离于监管之外。巨额的超募资金使上市公司的净资产大大增加,在没有更好的投资项目的情况下,势必会通过委托理财来增加公司资产的收益水平,又因为储蓄存款的实际利率为负,上市公司募集的资金存放在银行大多缩水。还有一些上市公司将超募资金用于炒股、金融衍生品或房地产等高风险投资,有的血本无归,非但拖累公司业绩,更严重侵害了众多投资人的利益。
新上市公司大规模的超募现象,说明了资本市场的投机性仍然十分严重,超募资金的闲置,不仅是对上市资源的严重浪费,也是对股市正常秩序的扰乱。同时,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这也意味着对未来预期业绩客观上有较大比例的摊薄,加大利润率的分母,一旦出现超募资金使用失当的情况,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是难以估量的。
从IPO初衷和宗旨来说,是为企业在股市寻求投资项目的缺口资金,也就是说,公司上市其合法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弥补项目资金缺口而融资,缺多少,募多少。若为了争取较高市盈率而有意超募乃至大规模超募,或能得到某些眼前利益,却埋下了莫测风险的隐患。所以,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若超募却不超值,业绩下降,信誉受损,反而会成为累赘,横生是非。
眼下,证监会正在力推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主要目的就是抑制高价发行,同时遏制超募行为。只有理顺新股发行中的价格机制,上市公司才能获得合理的价格,也只有理顺发行机制,促使上市公司珍惜从股市募得的每一分钱,把股民利益放在心上,增强增值观念,局面才有望根本改观。
(作者系晶苏传媒首席分析师,财经媒体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