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融资
  • 11:专版
  • 12:特别报道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估值断层趋向弥合 PE机构备战二级市场
  • 产业资本“出海”提速 PE基金有望大展拳脚
  • A股IT企业IPO占比大幅提升
  • 凯雷成功IPO 国内PE上市前景几何
  • 4月VC/PE并购退出表现抢眼
  • 证监会因势利导 产业并购好戏才开始
  •  
    2012年5月8日   按日期查找
    10版:公司·融资 上一版  下一版
     
     
     
       | 10版:公司·融资
    估值断层趋向弥合 PE机构备战二级市场
    产业资本“出海”提速 PE基金有望大展拳脚
    A股IT企业IPO占比大幅提升
    凯雷成功IPO 国内PE上市前景几何
    4月VC/PE并购退出表现抢眼
    证监会因势利导 产业并购好戏才开始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凯雷成功IPO 国内PE上市前景几何
    2012-05-0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朱方舟 ○编辑 全泽源

      ⊙记者 朱方舟 ○编辑 全泽源

      

      5月4日,美国PE巨头凯雷投资集团(Carlyle Group)正式登陆纳斯达克。凯雷本次以22美元/股的价格发行3050万普通股,发行量约占总股本10%,融资总额为6.71亿美元。以此计算,凯雷目前的市值约67亿美元,仅为黑石当年IPO的一半。

      这是继黑石、KKR之后,又一桩美国PE巨头将自己推向资本市场的大买卖。如同2007年黑石IPO一样,凯雷的上市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凯雷2011年9月向美国证交会提交了上市方案,却由于诸多因素,上市进度缓慢,甚至一度停顿。直到今年市场回暖,凯雷IPO才重新摆上议事日程。业内人士认为,凯雷在目前全球经济前景尚未完全明朗的背景下上市,自身前景同样不明朗,至少在短期内,股价表现不可能抢眼。

      三大美国私募基金巨头纷纷成功上市,引发了国内PE机构能否也IPO募资发展壮大这一议题。一名私募基金合伙人向记者表示,凯雷IPO给国内PE机构,乃至整个行业的发展,建立了一个参照系。 那么,IPO给PE带来什么好处呢?

      高特佳的直接投资事业部执行合伙人李彤指出,所谓PE上市分为两种,一种是管理公司(GP)上市,另一种为私募股权基金上市(如凯雷)。对于管理公司来说,上市能增加公司的注册资本,同时也是增加GP出资能力以及资金的募集规模;对于私募股权基金,登陆资本市场可以使份额公众化,GP拥有可以长期持续的一笔钱,对价值投资十分有利。

      以黑石为例,其IPO就是重要的里程碑。其一,通过上市募资,满足公司对资金的要求,此外,可以用股权开展规模更大的新业务。如黑石IPO之后,收购了管理资产规模超过100亿美元的GSO资本,收购费用大部分是用股票抵充的;其二,这些资金有助于公司留住、招揽人才,增强公司的凝聚力。

      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国内PE行业正面临洗牌,一级市场竞争越发激烈,PRE-IPO越发无利可图,早期投资项目又遭遇宏观经济低迷冲击,因此,国内PE募资也越发困难。优势PE机构能否效仿国外巨头,通过IPO增强实力,并扩充新业务颇值得思考。

      中国PE行业起步于2000年左右,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全球最具活力和成长性的热土。弘毅投资、深创投、达晨创投、君联资本等一批品牌PE迅速崛起。更值得投资界注意的是,中国正逐渐走向资本大国,由此可推断,未来中国会产生KKR、黑石、凯雷这样的国际化PE巨头。

      以深创投为例,作为国内PE界业的翘楚,该创投这些年来战绩辉煌,盈利能力很强,业界普遍认为其具备IPO条件。但从目前监管层思路分析,纯PE/VC通过IPO登陆A股困难很大。目前A股市场里,虽然参股创投或者自设创投子公司的上市公司越来越多,但纯PE的上市公司仅鲁信创投一家,达晨创投则深居于上市公司电广传媒旗下。据业内传闻,除深创投外,中科招商、高特佳、弘毅、九鼎等PE都有意登陆资本市场。不过,一些国内PE在境内IPO遇到体制性障碍后,开始谋划到境外上市。不过这一模式也并非坦途。

      曾在凯雷任职5年负责大中华地区创投业务,现任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的甘剑平,对于“老东家”得以步入资本市场感到十分欣喜并表示,目前国内PE企图通过境外或H股模式实现上市有一定难度,由于大对数PE都是纯境内架构,不具备基础。此外,他分析指出,鉴于PE的利润增长是靠项目退出,收入都不可即刻体现,没有项目退出时仅靠管理费维持,盈利是不可持续、预估的,“PE上市一向不被资本市场看好。”甘剑平还表示,国内PE不够成熟,不具备如KKR这些PE巨鳄可以将未来利润用证券化形式表现的条件。因此,在最近两年里,国内PE想成功上市其概率非常之小。

      李彤认为,国外PE巨头纷纷上市对中国PE会有一定导向性作用,不过由于我国私募股权才发展十几年,国内资本市场不够成熟、PE机构众多且鱼龙混杂、法律环境不够完善;同时,PE投资的回报周期长、业绩不明显,不够阳光化,种种原因致使国内PE目前还达不到上市的条件。但她深信,随着政策的逐渐开放、制度的日渐规范、机构自身日益成熟后,中国PE迟早会踏上IPO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