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博弈的不对称之十三
孙 涤
上期的题目——“凭直觉做决断为什么不可靠”,准确说应是“为什么不甚可靠”。其实人日常行动的依据,大部分来自直觉,有40%以上靠的是习惯。如此形成的选择,质量未必很高,而且往往出错。许多读者(你我也一样)在被问到“组合投资的价值每天掉一半几天才掉到四分之一”时,会想当然回答2天(应为5天),而在回答“掉到四分之一后往回攀升,每天翻番,得几天才能恢复到原值”时,又会答3天(其实是7天)。卡尼曼早已发现人们有犯这类错的固有倾向,他有个闻名遐迩的心理测试题:“一副乒乓球具,一个球拍加一个乒乓球值$1.10,球拍比球贵$1,那么球值多少钱?”许多大学生(平均70%以上)回答$0.1,其中顶尖名校(包括哈佛、耶鲁)的学生答错的比例也超过了60%!
行为心理学家认为,人类常犯的这类错误,原因相当深刻,不仅仅是“不小心”,探讨这些原因,能帮助我们认识两个问题:人类为什么要依赖直觉来选择?人的判断所依凭的直觉反应(系统一)为什么不甚可靠甚至误导?
人类经过数十万年生存竞争进化而来的认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虽不可限量,但有其限度和薄弱环节。人的判断多数基于“常识”,随后的行动也来自习惯的反应。比如,杯子跌到地上是会碎的,直觉反应要把它接住;发亮发热的很可能是火,直觉反应是别被烧灼。以直觉来指导或控制行为,省力之外,响应还得飞快。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人类形成了快速行为的模式,因为不能快速解决问题的同伴早被淘汰了。试想在丛林里狩猎,环境非常凶险,一丝声音、一股气味、一缕暗影,都必须马上回应。当你看到一个物体快速逼近,梭镖就得飞掷出手,因此毫不奇怪,看到蛇形的东西,你会立即跳开,然后才发觉那不过是条烂绳而已。过度的反应是正常的,因为人们不可能有富余的时间有条不紊地启动“理性的大程序”,去做有板有眼的分析,达到所谓“最佳的”选择。人们必须尽快地综合含义模糊的有限信息——信息从来就不曾完备过——在不确定的情状下迅速拿主意,并即刻付诸行动。这就是说,对于大多数的日常选择,人们依靠系统一就可以应付;而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往往得靠系统一先期快速处理,或者直接导致非常规决策,或者立即判断是否需要启动系统二。因为开动慢而费劲,系统二往往不能形成“急智”,插不上手而失去用武之地。
快速响应和综合处理的特点的另一面,是系统一的容量变得十分有限,不能同时关注多种信息,不能确切知道这些信息和应当采取的行动之间,逻辑联系该是怎样的。就此意义,系统一的处理方式很像驻在电脑的cache (高速缓存)内的处理程序。
大家都有体验,要是不用纸笔或其他工具,任何人的心算能力都十分有限。在几乎所有的社会,儿童的心算训练,都只到9x9为止。双位数乘法、三位数减法、四位数加法都已超过了人脑的cache天生容量。印度小学生可能是唯一的例外,训练要求算出十几乘十几。我曾向印度学生了解过,发觉其中的方法,是把操作过程分解成一位数乘法和两位数加法的三个步骤:1a x 1b (即十位数是1而个位数分别是 a 和b的两个数), 1,1a + b; 2. (1a + b)*10; 和3. (1a + b)*10 + (a*b)。举例说明,19x13: 1. 19 + 3; 2. 22*10; 和3. 220 + 27 = 247。换句话,印度儿童的cache 并没有更大些,还是止步于一位数乘法而已。经过训练的印度人,在碰到十几乘十几时,直觉响应上或许会占点光,可为了获得这点好处,是否值得费这么大劲来操练?
人们也常有所谓“过不了7的坎”的说法(curse of seven),指人脑能同时有效关注的事以七项为限。一个高级经理能管好七个直线下属经理,超过了七人,管理力度就会大打折扣;记八位数电话号码要比七位数号码容易出错得多。还好手机有来电显示和号码记存等功能,否则大城市的电话系统扩容,增为八位号码肯定会带来很多困扰。人上了年纪,脑的cache 功能会逐渐衰减,老人“过不了6 甚至5 的坎”的也很常见。有个网站号称能测定大脑年龄,就是利用这个原理,要求你在同时显示的若干个0-9 的数字里按小大来排序。一旦数目字增加超过了7个,你犯错的机会就大增,即使还处在盛年,脑力和精力都很充沛。
人脑记忆容量虽然非常大,但在cache般的短期记忆里,所能加载和处理的信息却极为有限。而要是没有cache的快速处理并发出指令,是很难及时准确地调用存储在大脑“后台数据仓库”的相关信息,来支持当前的决策的。这就好比上海图书馆能开放的图籍资料非常丰富,但怎样及时索取有用的信息,却很难。
(作者系美国加州州立大学(长堤)商学院教授,美国华裔教授学者学会(南加州)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