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广告
  • 4:财经新闻
  • 5:特别报道
  • 6:观点·专栏
  • 7:公司
  • 8:市场
  • 9:市场趋势
  • 10:开市大吉
  • 11: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2:圆桌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周刊
  • A3:基金周刊
  • A4:基金周刊
  • A5:基金周刊
  • A6:基金周刊
  • A7:基金周刊
  • A8:基金周刊
  • A10:基金·视点
  • A11:基金周刊
  • A12:基金周刊
  • A13:基金·公司巡礼
  • A14:基金周刊
  • A15:基金周刊
  • A16:基金周刊
  • 市场有望构筑新上升通道
  • 跟风投资能否成功
  • 上证指数支撑位失效
  • 航天国防板块
    可逢低配置
  • 央行意外降准 多空分化加剧
  • 本周股评家最看好的个股
  •  
    2012年5月14日   按日期查找
    10版:开市大吉 上一版  下一版
     
     
     
       | 10版:开市大吉
    市场有望构筑新上升通道
    跟风投资能否成功
    上证指数支撑位失效
    航天国防板块
    可逢低配置
    央行意外降准 多空分化加剧
    本周股评家最看好的个股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跟风投资能否成功
    2012-05-14       来源:上海证券报      

      ⊙潘伟君

      

      某元老级基金经理的退出引出了一些市场话题,其中对于市场跟风现象的探讨很有意思。

      在某个机构或者某个个人的投资取得了一些成功之后就会被市场所关注,然后投资者会跟踪其持有的股票,甚至追随买进。

      其实我们都知道,在证券市场永远没有可以复制的成功者,因此跟风从理论上来说是没有意义的。实际上对于一些大资金投资者如基金持有的品种我们也很难去追随。比如基金的规模有100个亿,持有300只个股,但我们不可能也买进这么多的个股,而且我们也不知道其中的权重。当然,我们可以跟踪权重最重的个股,但机构追求的是总体收益,我们跟踪的个股很有可能不会带来收益。

      投资收益是建立在买进成本的基础上,尽管我们可以从一些报告中看到机构持有的品种但无法知道机构持有的成本。不单是原始建仓成本无法得知,即使是以后持有的成本也无法得知。在隔季报告中基金同一品种的持有量会有少许变化,千万不要以为只是买卖了这些差额,这是不可能的。一家大机构绝对不会在200万股的持仓基础上增减10万股。唯一的解释就是有过一次做空,也许交易的数量不到200万股但绝对不会是10万股。由于类似的做空会导致持仓成本的变化,所以我们更加难以判断最后的持仓成本。

      不知道成本,我们就很有可能买在高位,甚至是机构卖出的价位。

      也许可以通过K线图从逻辑上判断出机构已经被套,这样我们买进的成本就一定会在其之下。但我们并不清楚机构买进并持有的理由,所以不能排除由于某些因素的变化而导致机构正考虑割肉的可能性,而这一切要等到下一个季报出台我们才能知道。

      无论怎么说这也不是一种说得过去的投资方法,如果简单看看机构的持仓跟着买那就是把投资当儿戏了。

      市场在发展,以前那种靠各种运气就可以获利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如果投资者仍然在很轻松地进行投资,那么亏损是大概率事件。有些简单的道理我们很少会去想,如果连没有文化的退休老人也可以通过股票投资获利的话岂非笑话。

      股票投资是最困难的投资,而普通投资者是一个市场上的弱势群体,是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群体。当然,普通投资者也不像某些人所说的不适合买任何股票,只是需要做好打持久战和消耗战的准备,。

      所谓持久战就是要将投资的期限拉长,千万不要以周或月计算,至少要以N年来计算,至于消耗战则是要准备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从投资在策略上来说选择稳定分红的股票不失为是一种较为安全的选择。这一策略也与目前管理层提倡的思路相吻合。这种方法并不复杂,根据当下的股价,只要分红回报超过银行利率即可。不过上市公司的分红并不是固定的,每年能否分红,分红多少也是不确定的,所以还需要进一步细化。普通投资者只是小股东,没有能力干预上市公司的分配方案,但有些投资者能量巨大,只要这些投资者希望分红那么上市公司是很难拒绝的,所以我们应该尽量选择被这些投资者大量持有的上市公司,比如汇金公司。紧跟这类公司选择高分红股比盲目跟从其他机构要安全得多。

      普通投资者并非只能通过分红获取回报,成长股带来的二级市场收益也同样可以期待。尽管普通投资者不具备专业的研究背景,但并不缺乏学习的能力,实际上由于资金量的限制也不需要了解所有的行业和上市公司,基金经理们也不可能亲自调研过股票池中的数百家上市公司。

      投资成长股能给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但风险也比较大,所以获取分红回报仍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对于没有多少剩余精力的投资者来说更为适合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