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财经海外
  • 6:产经新闻
  • 7:观点·专栏
  • 8:公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产业纵深
  • 12:特别报道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专 版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钱沿周刊
  • T6:钱沿周刊
  • T7:钱沿周刊
  • T8:钱沿周刊
  • 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方案
    将上报国务院审批
  • 万家节能企业
    将享多重财政优惠
  • 商务部确认
    首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 储能产业6000亿市场有待撬动
  • 工信部印发
    企业减负专项行动方案
  • 工信部加快培育云计算产业
    大数据市场被看好
  • 促进民航业发展若干意见
    即将出台
  • 民用飞机行业发展条例
    正在修改完善
  • 农业部将推动渔船装备发展
  • 低空空域管理 将在全国范围推开
  •  
    2012年5月24日   按日期查找
    6版:产经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6版:产经新闻
    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方案
    将上报国务院审批
    万家节能企业
    将享多重财政优惠
    商务部确认
    首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储能产业6000亿市场有待撬动
    工信部印发
    企业减负专项行动方案
    工信部加快培育云计算产业
    大数据市场被看好
    促进民航业发展若干意见
    即将出台
    民用飞机行业发展条例
    正在修改完善
    农业部将推动渔船装备发展
    低空空域管理 将在全国范围推开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储能产业6000亿市场有待撬动
    2012-05-2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陈其珏 ○编辑 阮奇

      铅酸电池技术最成熟,液流钠硫电池技术新颖

      ⊙记者 陈其珏 ○编辑 阮奇

      

      在昨天开幕的“储能国际峰会2012”上,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司长李冶表示,国内储能产业已处在起步阶段,存在四个“缺失”,在政策上应受到更多重视。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助理、鄂尔多斯大规模储能技术研究所所长谭春青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到2020年,国内整个储能产业的市场规模至少可达6000亿元。

      具体到各类储能技术,谭春青指出,铅酸电池是当前最成熟的技术,液流、钠硫电池也是目前能“看得到”的新技术,而未来,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储能本身不是新兴的技术,但从产业角度来说却是刚刚出现。对中国这样一个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来说,既有节能减排的需求,也有能源增长以支撑经济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大力发展储能产业。”李冶说。

      在他看来,处在起步阶段的国内储能产业存在四项“缺失”:首先是技术缺失,如仅对电池技术有所研究,对其他载体的研究不够;仅对材料和单一装置有研究,对系统应用和管理的研究不够,没有或少有针对整个产业的一揽子解决方案,技术路线尚不清晰。

      “其次是标准缺失。个别产品有标准,但无论行业标志还是国家标准,整个产业的标准化体系尚未建立,更谈不上根据标准对产品的性能进行检测和认证。”李冶说。

      此外,他认为,应用示范项目也存在缺失,“示范项目单一,仅有国网张北风光储能等少数项目。”

      “第四个,也是最重要的‘缺失’,就是缺政策。”李冶表示,储能是智能电网的核心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的电力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储能作为可再生能源应用的重要辅助环节,所受重视程度却不足,尚没有专门的规划。

      到目前为止,中国没有达到类似美国、日本将储能当作一个独立产业加以看待并出台专门扶持政策的程度,尤其在缺乏为储能付费机制的前提下,储能产业的商业化模式尚未成形。

      “储能肯定已到了呼之欲出的时候。保守估计,到2020年,国内整个储能产业的市场规模至少可以达到6000亿元,乐观的话甚至有可能到两万亿。预计未来国家对储能的支持力度会不断加大。”谭春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