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财经海外
  • 6:产经新闻
  • 7:观点·专栏
  • 8:公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产业纵深
  • 12:特别报道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专 版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钱沿周刊
  • T6:钱沿周刊
  • T7:钱沿周刊
  • T8:钱沿周刊
  • 万达并购
    200亿人民币豪赌
    意义何在?
  • 借政策利好 生物医药中外合作风生水起
  • 红酒炒作热情冷却 投资交易回暖尚待时日
  •  
    2012年5月24日   按日期查找
    11版:产业纵深 上一版  下一版
     
     
     
       | 11版:产业纵深
    万达并购
    200亿人民币豪赌
    意义何在?
    借政策利好 生物医药中外合作风生水起
    红酒炒作热情冷却 投资交易回暖尚待时日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万达并购
    200亿人民币豪赌
    意义何在?
    2012-05-2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朱宇琛 ○编辑 王晓华

      AMC

      鉴于AMC成为盈利机器的可能极低,万达收购这家美国院线的目标只能锁定为“战略并购平台”以及整合后推向资本市场。

      坐拥中国最大院线的大连万达集团,于5月20日公告以26亿美元代价收购美国第二大院线AMC,成为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在全球文化产业的最大并购。万达亦由此升格为中国乃至亚洲电影圈的龙头企业之一。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这份据称涉资200亿人民币(万达总投入31亿美元)的跨国并购背后,究竟包含着怎样的细节?AMC这家美国第二大院线的盈利前景和未来归宿又是怎样呢?

      ⊙记者 朱宇琛 ○编辑 王晓华

      并购

      细节

      AMC账上5亿美元现金随并购流转

      2012年5月21日,大连万达集团正式宣布并购美国第二大院线AMC,根据万达方面公布的信息,整个并购方案涉及资金31亿美元,其中并购总交易金额26亿美元,包括购买公司100%股权和承担债务两部分。同时万达承诺,并购后投入运营资金不超过5亿美元。

      不过AMC方面发布的消息以及其递交美国证监会的申报文件显示了更多细节,大连万达此次并购的方式是受让“AMC娱乐控股”(AMC Entertainment Holdings, Inc)公司100%的股权,该控股公司直接控制“AMC娱乐公司”(AMC Entertainment Inc),后者实际上承担着AMC品牌下各家电影院线的管理工作。

      而以上述方式并购的直接后果是,AMC娱乐控股和AMC娱乐公司各自账上的数亿美元现金都随此次并购转换最终控制人。根据披露,AMC娱乐控股的账上现金为2.78亿美元,AMC娱乐公司的账上现金为2.72亿美元。

      公告还显示,万达以书面协议承诺保持AMC高级管理层不变,同时“不期待对AMC的雇员政策施加影响”,AMC现有1.85万名全职和兼职员工。这意味着,万达未来在降低AMC运营成本方面,将受到不小的约束。

      此外,AMC方面还宣布将成为万达未来进一步并购的伙伴。尽管此次并购已经使得万达成为全球拥有电影荧幕最多的公司——包括中国内地的730块银幕(大连万达院线旗下86家影院),以及AMC拥有的5028块荧幕(北美地区为主的346家影院)。但万达方面还雄心勃勃的宣布未来希望进一步扩张。

      AMC

      盈利前景不如上市前景

      对于万达“天价并购”AMC,业内有大量质疑声音。除了万达是否有能力管好AMC的讨论外,关于AMC的财务状况也有很多质疑。有人认为AMC是个连年亏损的大包袱,万达恐怕背上了卸不掉。

      不过,仔细研究AMC过去十年的财务状况可以发现,AMC基本上能够保持盈亏基本平衡,历年的亏损除了2008年次贷危机当年外,基本上与其扩张速度过快导致的并购成本和财务成本过高有关。

      比如在过去十年中,AMC当年净利润为负的年份有2010年、2008年、2005年、2004年和2003年。以2010年为例,AMC当年亏损1.23亿美元。其主因是,该公司于当年会计年度末并购了一家名为Kerasotes的电影院线,导致其运营费用猛增1亿美元以上,同时并购需要的借款又使其财务费用大幅增加0.2亿以上,最终导致公司亏损。

      同样在AMC扩张步伐最快的2003、2004和2005年的会计年度中,无一例外的发生亏损。而AMC扩张步伐大幅下降的2006年则出现盈利迅速反弹。因此,可以预计,如果万达愿意在财务上支持AMC,同时AMC在未来几年放慢扩张的话,则该公司基本上可以保证财务上盈亏平衡。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美国电影业已经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影院收入和支出都具备相当刚性,AMC要想实现盈利大幅提升也很困难。相关数据显示,美国电影市场在过去6年维持相对稳定态势,从2006年到2010年,其年观影人数基本维持在13.3—14亿人次间。人均票价则从6.4美元逐步上升到7.9美元,导致其票房总收入的平均年增速低于5%。同时,各家电影院线的成本也趋于刚性,票房分成、运营费用等都比较稳定。

      因此,万达未来通过提升AMC效率或拓宽影院收入来回收其31亿美元资本支出是极其困难的。如果要回收现金,最有可能的是,通过资产整合后寻求上市退出的机会。

      战略

      指向

      扩张、再扩张

      同时还有一种可能无法忽略,即万达以整合后的AMC为平台在欧美电影市场进行进一步扩张,寻求电影市场内更大话语权。但这势必给其资金链带来非常大的压力。

      必须承认,以AMC为平台,对于万达而言是个非常好的扩张母平台。AMC在过去3年内并购的影院平均成本为30万美元一张荧幕,而万达此次并购AMC的出价则接近51万美元一张荧幕(这个成本还不包括5亿美元的经营注资)。

      同时,AMC公司本身即是一家具备“扩张基因”的企业,在过去十二年中,其管理的影院数扩大了一倍,其中自建和并购的比例为1:5,可见其扩张欲望和整合能力之强。根据相关公告,在2001年,AMC公司管理的电影院数降到历史低点:180家,2700张荧幕。去年初,AMC的管理影院数达到360家,正好翻了一倍。这十年中,AMC自建影院57家,并购的影院数量超过200家,吸收荧幕数超过2400张。

      但不可讳言的是,扩张并购将带来巨大的财务负担和风险。AMC的并购和扩张已经给它带来了沉重的财务负担和不小的资金链风险。截至2011年末,AMC的借款金额超过20亿美元,超过其固定资产总额近1倍。历年财务成本高居不下,还本付息压力巨大。这直接导致其最终被万达集团收购。如果复制类似的扩张节奏,万达集团也要思量如何回避成为下一个AMC的风险。毕竟,万达院线正在申请A股IPO,AMC资产注入的可能性给了市场很大的想象空间。

      短期

      利益

      进口片牌照申请筹码?

      那么,这样一个被业内视为“战略意义大于战术”的庞大项目,是否能给万达带来短期利益?

      市场推测,也许可以增加申请进口影片牌照的筹码,从而进一步增加海外电影每年在中国的发行数量。对此,王健林回应称,双方签署的协议不涉及任何影片发行的内容。万达集团的确早就向主管部门递交过发行进口片牌照的申请,但目前还在推进中。从公平的角度来说,民营企业理应得到这样的许可。

      上海电影集团总裁任仲伦在昨天的上海国际电影节新闻发布会上对上证报记者表示,进口电影的引进和发行权逐步放开是行业趋势。“目前对于进口影片的引进是采取‘政府控制’模式,指定给中影和华夏两家公司。相信接下来会逐步变化为‘政府主导’,即由政府部门制定有关引进影片的细则,在此细则内,符合资质的企业来自主选择引进影片类目。最后再完全放开。”任仲伦透露,进口电影发行牌照的利润率较高,因此各家企业都跃跃欲试。万达在美国的扩张会否为其增加筹码,最终还需视相关部门的决策确定。

      根据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15年底,要建立健全市场公平竞争、企业自主经营的电影产业运营体系。这被部分业内人士视为开放的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