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政策利好
生物医药中外合作风生水起
⊙记者 宦璐 ○编辑 王晓华
生物产业被我国列入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扶持力度不断加强,跨国医药巨头看准了这一点,对中国生物医药产业表现出浓厚兴趣。中外强强联手,共同打造创新型生物药已经成为2012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一道新风景。
昨天,2012年生物产业合作论坛在苏州开幕,罗氏、拜耳、礼来、阿斯利康、君联资本等在内的近400家全球生物技术和医药公司、中国生物技术企业和风险投资商参加了此次论坛。
论坛间隙,记者了解到,新一轮的生物产业国际合作主要方向包括候选新药、创新药物开发技术、企业战略等环节。
中外双方在生物医药方面加强合作主要是源于中国为生物产业营造的良好政策环境。据罗氏全球合作部中国及东南亚总负责人徐小星博士向上海证券报介绍,生物产业被中国政府列入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并积极支持产业转型,对生物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大,使中国生物产业迎来一轮发展良机。据介绍,罗氏最近一直积极寻觅合作伙伴,希望能实现强强联合,在国内、国际市场上有所突破。“除了一贯的商业合作外,罗氏也期待在专利基础上开展研发合作,也与一些有意向的上市公司进行了深入洽谈,希望能尽快取得进展。” 徐小星透露。
在派格生物医药有限公司CEO徐敏博士看来,中国政府在“十一五”和“十二五”阶段,都加强了对生物医药的支持。然而,中国目前的医药研发仍处于初级阶段,至少落后西方生物医药20—30年,大多数都是仿制药,平均新药开发的费用仅占2%,创新药的开发仍属凤毛麟角。而与跨国医药巨头合作,有利于开拓市场,提升销售,获得更高利润,并增大研发投入;同时,还能吸引专业人士共同研发新药,降低风险。
据了解,近年来,通过研发及技术合作获得新型药物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合作交易也已成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正处于起步阶段的广大国内生物医药企业来说,急需和国际知名医药企业合作。与此同时,在西方生物医药行业投资环境日益严峻的情况下,中国的投资和市场机遇同样吸引着国际大型医药企业和投资人的目光。“目前双方正开展面对面的深入沟通与探讨,以实现技术和资金的合作。”作为 2012年生物产业合作论坛主办方之一的苏州工业园区生物产业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表示。
“我国现有的制药企业有5000家左右,但还没有一家的产品在海外市场上市,而中外合作在这方面能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盛利泰科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余强博士这样看中外医药企业合作的意义所在。通过合作,可以借用跨国医药企业的渠道资源,扩大海外市场份额,这将对中国的医药企业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
中国医药企业的融资渠道不够宽泛、自由,也是促使他们与外资医药企业合作的另一个现实因素。据派格生物医药有限公司CEO徐敏博士介绍,美国的创业板支持那些暂时还无赢利的生物医药公司上市,由公众市场来支持生物企业的发展。在中国,这些企业只能依赖一些产业基金、风险投资和创投资金,他们不可能陪一家企业永远走下去,而中国的生物医药企业自身的资金实力又不足以支撑创新药的研发,因此中外联手开发就成为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