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路演回放
  • 4:焦点
  • 5:财经海外
  • 6:产经新闻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调查·产业
  • 11:专 版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钱沿周刊
  • T6:钱沿周刊
  • T7:钱沿周刊
  • T8:钱沿周刊
  • 打破惯例 这个月末不差钱
  • 民间资本能否掌控村镇银行
  • 每日关注
  • 转融通近期或难推出 影响市场程度有限
  • 期指持仓限额调升至300手 有利于机构入市
  •  
    2012年5月31日   按日期查找
    A1版:市 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A1版:市 场
    打破惯例 这个月末不差钱
    民间资本能否掌控村镇银行
    每日关注
    转融通近期或难推出 影响市场程度有限
    期指持仓限额调升至300手 有利于机构入市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转融通近期或难推出 影响市场程度有限
    2012-05-3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潘圣韬 ○编辑 梁伟

      ⊙记者 潘圣韬 ○编辑 梁伟

      

      转融通业务首次全系统联网测试于近日结束。参与测试的券商人士普遍表示,由于技术环节待完善等方面原因,转融通业务并不像外界所传那样会很快推出。另一方面,虽然券商层面准备工作大致就绪,但出于对融券需求的担忧,券商对转融通业务出台的要求并不迫切。

      券商人士还指出,即便转融通业务推出,市场也不会因此有实质性的改变。习惯性的做多思维、较高的融券成本以及主要机构暂时禁入,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裸卖空行为。

      短期推出有难度

      对于首次转融通业务全网测试,市场普遍给予较高关注。部分市场人士此前将此视作业务即将出台的一个信号。不过据业内人士透露,此次测试过程并不十分通畅。

      “之前深交所、上交所都各自测试过,现在就是把两个交易所、中登公司、证金公司都联合起来验证一下各自的系统,主要是看技术系统是否可靠。”光大证券融资融券部某负责人告诉记者,从测试结果看,由于有分类测试做基础,总体效果还可以,但在一些细节上还有待完善。

      东方证券一位参与测试的负责人则透露,此次技术系统测试不是非常顺畅,似乎是大家还没完全准备好。

      此说法也得到了证金公司某内部人士的肯定。事实上,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就技术系统准备情况来看,转融通业务还不具备短期内推出的基础。

      “这次其实就是一种验证性测试,不意味着业务马上就要推。”上述光大证券业务负责人也表示。

      还有业内人士指出,从近期监管部门对于转融通业务的表态看,管理层对于该业务的出台似乎也不着急。

      另据了解,虽然券商层面的转融通准备工作基本就绪,但券商人士也坦言,转融通业务推出并不会对现有业务格局产生太大影响。

      “关键是需求端。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市场对于融券的需求并不旺盛,除了固有做多思维的影响,效率低、成本高是目前融券交易最主要的障碍,而这并不会随着转融通的推出有所改变。”上述东方证券业务负责人表示。

      无需“谈虎色变”

      转融通业务出台,无疑将很大程度上增加市场做空筹码,在部分市场人士眼中,转融通与当初的股指期货一样,俨然成为悬在A股头上的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然而从现有制度设计及需求状况看,即便转融通业务推出,这样的担忧似乎也是多余。

      “融资方面,券商现有资金完全够用;融券则面临需求问题,比如海通证券可供融出的券在业内算多的,但平均下来的利用率也只有两三成。”深圳某券商融资融券总经理指出,“另一个就是成本问题。之前股指期货推出来,不需要我们去鼓励客户交易,套利、策略交易的人自然就很多,一年也能有个10%左右的收益。而如果这10%变成了成本,那很多客户就不愿意去干了。”

      此外,根据目前的业务规定,包括保险、券商自营在内的很多机构还不能参与融券业务,这决定了融券业务不会因为转融通的推出而有实质性改变。

      “从我们对客户交易行为的跟踪,实际上融券卖空的客户主要还是以对冲、套利交易的客户为主,纯粹拿股票去‘砸市场’的人是少之又少。转融通业务推出,对于做对冲、套保的客户来说,是多了一种手段,而这恰恰可以更好地平抑市场波动。”上述光大证券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