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藏业绩复苏信号
⊙记者 黄蕾 ○编辑 于勇
5月以来,A股市场经历大幅回调,上市公司高管逢低增持自家股票现象屡屡出现。上海证券交易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5月30日至6月1日这三天,中国平安副董事长孙建一连续增持自家股票,增持份额127.238万股,涉及资金约5373.54万元。
在目前市场不济、保险股萎靡的情况下,平安高管大手笔增持自家股背后,究竟传递出了一个怎样的信号?
三天买股耗资5300万
此次大手笔买入者孙建一,系中国平安副董事长、常务副总经理,平安“元老”级高管。5月30日、5月31日、6月1日这三天,孙建一分别以42.277元、41.935元和42.46元的价格买入中国平安A股20万股、48.238万股和59万股,合计持股数达到127.238万股,共耗资约5373.54万元。
事实上,在孙建一买入之前,中国平安高管中仅有监事彭志坚于2010年底、2011年初,在二级市场买入中国平安共6600股,耗资仅约37.38万元。
由于资金数额巨大,孙建一这次大手笔,引来市场诸多猜测。首先,买入时点上,为何紧随平安员工股问题解决和可转债方案获批之后?其次,巨额资金来源。最关键的是,背后的动因?
买入时点和资金来源问题不难解释。记者查阅中国平安历年年报后发现,虽然2011年孙建一的税后薪酬为220万元,但2007年时税后薪酬曾高达1441万元。
此外,孙建一还持有中国平安员工投资集合计划份额约342.8万份,同时持有高管持股平台江南实业3.83%的股权。而根据中国平安公告,员工持股平台已于5月11日前转让了部分股权至战略投资者,这意味着包括孙建一在内的平安员工及高管已借此套现了大部分资金。根据投行的测算,套现的价格大致在40元左右。
对于上市公司高管增持自家股票,业内人士解读称,多出于以下四个目的:一是认为公司价值被低估;二是为维持高管持股比例;三是为兑现股权激励等原因被动买入;四是为再融资方案顺利通过并得到市场认可。
而从目前所获知的信息来看,中国平安并无公开市场再融资方案和股权激励机制,因此后两种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
另外,从剖析其公司性质,以及孙建一在以40元左右的价格集体减持之后,又以高于减持价的42元左右在二级市场买回127.238万股等来看,多位投行人士认为,“高管认为公司股价被低估并对公司未来价值充满信心”的可能性更大。“员工股减持问题基本解决,及可转债方案获批、再融资需求暂缓,短期影响平安股价的警报解除,从时点上来看,确实是买入的较好时机。”
暗藏业绩复苏信号
值得注意的是,平安高管增持自家股票的背后,暗藏了业绩复苏信号。据记者了解,拖累今年保险股股价萎靡的寿险行业景气度,将有望在今年6月开始转暖。
一季度差强人意的寿险业绩,让寿险巨头们不得不图存求变。按照知情人士的说法,在增员难、件均产能提升难的艰难背景下,中国平安率先启动转型,即在资源配置上向资深保险营销员倾斜,目的就是提高保单件数,提升寿险个险新单业绩。
事实上,不仅是中国平安,另三只保险股中国人寿、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亦同样存在个险新单增速逐渐好转的趋势。一方面从业务节奏来看,6月份通常是冲刺半年业绩的时点,预计销售任务增速会因此加速;另一方面,去年下半年基数较低,因此今年下半年增速相对被看好。
在部分机构眼中,当前的保险股已经到了一个难得的战略建仓期。就在孙建一第二次买入的5月31日,中金淮海中路营业部、东方证券下属东方资财通过大宗交易平台,以无折价41.89元分别买入中国平安247.36万股、69.8万股,分别动用资金1.036亿元、0.29亿元。其中,中金淮海中路营业部一向被视为QFII大本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