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岩石 ○主持 于勇
上市公司的上半年业绩预报陆续出台了,其中业绩下滑者过半,预示宏观经济呈下滑趋势,呼吁政府刺激经济的声音随之放大。悲观论者总喜欢夸大恐怖信息,一边有人说:“四万亿”刺激经济的方案不能再用了,一边有人说:经济急速下滑政府不可坐视不救。二者合一就制造出一个“两难窘境”,仿佛已身临险境的政府目前左右为难,事实并非如此。
当前的宏观经济并不是很糟,特别是在通胀阴影逐渐消散之时,货币政策工具有很大的可操作空间,财政政策也不例外,可用的微调工具也有空间。在可预见的未来半年之内,如果经济下滑的速度超出预期,刺激经济的政策将陆续出台,易如反掌。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体系是典型的新凯恩斯主义,治大国如烹小鲜,职业化的政府只要抓住“一个中心两只手”,短期经济风险随时可化险为夷。所谓“一个中心”就是充分就业目标,所谓“两只手”就是货币加财政。货币政策有降息降准等,财政政策可选择减税举债等。这一套政策组合拳应对短期经济问题是行之有效的。
2009到2011年之间,中国的城市化率再度“跳升”,从46.59%上升到51.27%,上涨4.68%,意味着又有约6300万人进城了,这说明城市经济创造就业的能力在增强。做实业的老板们几乎都在抱怨工资涨招聘难,这说明就业市场运转正常,新增就业人口在稳定上升。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诞生于1929-1933年的大萧条时期,宏观经济政策体系形成的背景就是高失业,在失业问题没有上升为主要威胁之时,短期经济下滑是正常的经济现象,应当听任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一旦失业问题有可能诱发社会动荡之时,政府的积极干预才会成为必要选择,中国经济目前的减速并未导致失业人口的突发性增长,所以并没有所谓的“两难窘境”。
最简单的政策工具是货币量,广义货币量(即M2)的增长趋势不变,但货币量的增速快慢却是政府手中的“魔杖”。消费物价指数(CPI)的下降扩大了提高货币量增速的空间,去年底以来三次下调存款准备金比率,累计只下调了1.5%,至少还有5%以上的可调空间。利息率减去通货膨胀率是净利率,通货膨胀率的下降同时也打开了下调利率的空间。利率工具近两年用的不多,按照现行银行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中国在零利率之上还有3%的可调空间。即使货币政策工具都用完了,政府还可以选择减税刺激经济,因此从政府可用的政策工具看,也没有所谓的“两难窘境”。
还有人说欧洲经济一片恐慌,希腊若脱离欧元区将导致欧元区解体,从而引发世界性的经济萧条。但是希腊的经济总量有多大呢?希腊在2010年的GDP总值为2330亿欧元,折合人民币是1.8万多亿,占欧盟经济总量2%,占全球经济总量0.4%。日前和一位老友聊到希腊,他说:希腊若脱离欧元区,股市未必大跌反而可能大涨。这与本人所见略同。如今希腊经济陷入困境已令欧元区主流国家如鲠在喉,欲罢不能。一旦希腊脱离欧元区,对欧元区而言应该是断臂求生,结果未必就是坏事。
无论是从国内还是国际的角度看,中国的宏观经济都没有恶化到欧洲那种身临险境并束手无策的程度,我想这也是政策调控比较温和的原因之一。预计下半年政策调控的力度会逐渐增强,直到经济增长的下滑趋势得到遏止。由此判断,今年下半年可能会采取降准+降息的组合,最多再加上减税政策,几乎没有必要再次启动新的“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坊间对政府经济刺激方案的担忧可休矣,调经济如烹小鲜,可审时度势,应变不过举手之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