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专版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价值
  • 11:专 版
  • 12:特别报道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资金·期货
  • A6:市场·观察
  • A7:信息披露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从两方面把投资提升到合适水平
  • 小微企业将获更多信用担保服务
  • 权威专家齐聚“经济每月谈” 二季度经济最困难 政策亮相或更密
  • 横琴优惠政策落地
    逾40家股权投资基金拉开抢滩大幕
  • 中央财政出钱支持营改增试点
  • 四川创意信息披露申报稿
  • 我国国际收支重现“双顺差”
  • 央行、银监会双双澄清“涉房”报道
  •  
    2012年6月15日   按日期查找
    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2版:要闻
    从两方面把投资提升到合适水平
    小微企业将获更多信用担保服务
    权威专家齐聚“经济每月谈” 二季度经济最困难 政策亮相或更密
    横琴优惠政策落地
    逾40家股权投资基金拉开抢滩大幕
    中央财政出钱支持营改增试点
    四川创意信息披露申报稿
    我国国际收支重现“双顺差”
    央行、银监会双双澄清“涉房”报道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从两方面把投资提升到合适水平
    2012-06-1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亚夫
      □作者 亚夫
      作者系
      本报首席编辑

      受一季度及4月份难看的经济数据刺激,市场各方对5月份的中国经济指标非常敏感。现在,主要数据都出来了,情况比预期的要好一些,大家松了一口气,对后市的展望也乐观起来。不过,对照投资、消费及出口等三大需求情况,5月份的经济企稳主要是靠投资与出口起作用,消费并不是很理想。由此可见,投资在关键时刻仍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引擎。

      岂止在关键时刻,在过去的30多年里,投资与出口始终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推手。对此,人们近年来好像有点微词,认为这种投资与出口导向型经济问题很多,到今天已不能持续了,要改变。但是,改什么、怎么改,是个问题。说到变革,何止是投资与出口要变,在基本发展理念上都要改,要从非均衡发展转向均衡发展。这是根本。投资与出口只是枝节而已。

      但即便是枝节也要改。因为有数据证明,这些年来由政府主导的不少投资,其效益与效率之低,对环境和资源消耗的影响之大,是很明显的。同样,一些所谓的市场化投资也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投机炒作、捞一把就走的投资,以及不顾环境与社会代价的投资,也成了“麻烦制造者”,对经济社会十分不利。比如,房地产市场里就有许多这方面的例子。

      尽管如此,在今天的中国,乃至今后较长一段时间,投资与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仍是不可忽视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单靠所谓的消费需求这一个引擎来拉动经济增长,恐怕既不靠谱也不现实。因为消费需求是城乡居民和政府机构与企业的个体行为,没有其他方面的保障,如收入增长、消费环境与制度的保障,是难有稳定增长的。

      现在的投资问题,不是要减少到什么程度,而是投什么、怎么投、谁来投的问题,是对投资的宏观引导与微观管理问题。

      为什么这么说?先从最近的政策微调讲起。有报道称,针对一季度及4月份经济下滑过快,相关部门加快了项目审批步伐,试图用扩大投资的办法来促使经济止跌回升。这也成了一种市场期待,成了诱发股市上涨的话题。然而,事实是这样吗?不清楚。但已不重要,关键是出现这种期待正好表明,投资仍然是一贴有效的“止泻药”。

      因为,中国经济虽然在总量上已经做到了世界第二,但中国各地的差异很大,不同社会阶层的生活与消费质量差异也很大,在广大的中西部地区有很多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还不完善,尤其是民生需求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因此,保持适当的投资力度是可行的,也是有条件的。

      进一步分析,在投资问题上,至少有两方面需求是明确的。一是民生需求,是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投资需求。这方面的需求在以往是被忽视的,今天却是扩大投资的重要切入点;二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投资需求。尤其是对公共服务缺失地区的投资需求,也是一个切入点。至于企业发展的投资需求,那是一种常态,是一个需要与时俱进的领域。

      明乎于此,就可以发现,在以往的政策安排中,主要是把投资重点放在了生产上,大量的政府主导型投资都投到了生产领域。这在今天是不合时宜的,等于是在与企业“抢食”,是需要逐渐退出的。除非是那些企业无条件做、市场又不愿做,而又不得不做的项目。比如,像南海油气田一类的重大开发性项目,需要以举国之力,其他竞争性项目都应该逐渐退出。

      在民生需求和基本公共服务方面,政府对投资的引导则需要加强。要将企业、个人和政府这三股力量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发挥好投资的功能,为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和公共服务品质创造条件。比如,在上海这样的城市,如果能采取居民出点钱、企业让点利、政府资助一点,对居民的住宅窗户进行节能环保改造,给有条件的多层住宅安装电梯,那会创造多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再从宏观调控的角度看,民生需求投资有很好的短线效果,又能带动企业和居民投资,是大有可为的领域。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需要进行均等化布局,属中长线投资,也有很大的增长潜力。在当前外部需求减弱、能源及大宗商品价格下降的情况下,把握这种机遇,适时提高投资比例,不仅有助于解决当前的经济问题,也是一种优化选择,所以,把投资提升到合适位置非常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