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广告
  • 4:焦点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司
  • 9:公司纵深
  • 10:产业纵深
  • 11:专版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数据
  • A8:市场·观察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钱沿周刊
  • T6:钱沿周刊
  • T7:钱沿周刊
  • T8:钱沿周刊
  • 小类农产品价格缘何暴涨暴跌
  • 回归常态仍是下半年货币政策基点
  • 交易所只应拥有一套初始上市标准
  • “阿凡提的汤的汤的汤”
  • 经济有望降中趋稳 CPI难以持续下行
  • 妙哉,换一次名字就是炒作机会!
  •  
    2012年7月5日   按日期查找
    7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观点·专栏
    小类农产品价格缘何暴涨暴跌
    回归常态仍是下半年货币政策基点
    交易所只应拥有一套初始上市标准
    “阿凡提的汤的汤的汤”
    经济有望降中趋稳 CPI难以持续下行
    妙哉,换一次名字就是炒作机会!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小类农产品价格缘何暴涨暴跌
    2012-07-0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俞开江
      俞开江

      进入盛夏,很多蔬菜价格都降了下来,但大蒜价格却再次逆势上扬。2010年曾轰轰烈烈暴涨的“蒜你狠”现象,似有卷土重来之势。两年来,大蒜价格经历了从暴涨到暴跌,再到暴涨的过山车行情,既伤害了农民和消费者的利益,也给央行执行货币政策造成了莫大的干扰。

      大蒜等小类农产品价格的暴涨暴跌,与其背后的形成机理密切相关,反映了当前国内农产品规模化生产的缺失。生产决策取决于前期价格信息,供需曲线斜率的较大落差导致价格波动产生“蛛网式”发散效应。另外,缺乏远期合约工具和期货价格引导与套期保值的运用,也是一大原因。因此,抑制农产品价格暴涨暴跌,保持价格平稳,需要从改变农产品价格的供需曲线着手。

      供需曲线的斜率,有供给曲线斜率等于需求曲线斜率、供给曲线价格弹性小于需求曲线价格弹性、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三种情况。在第一种情况下,价格从高到低,再从低到高;产量从低到高,再从高到低,两者均按同一幅度不断波动,供求虽然永远达不到均衡状态,但价格始终如一地沿着一个封闭的蛛网形环路循环,这种“封闭型蛛网波动”不会给农产品价格带来过大的价格波动。在第二种情况下,价格和产量以越来越小的幅度波动,直至达到均衡点时为止。一旦农产品供给达到了这个均衡点,这种均衡状态将会永恒维持下去。即便由于某些意外情况被破坏,只要假定条件不变,市场机制的自发力量也会促使非均衡状态趋近并回复到原有的均衡状态,这种情况称为“收敛型蛛网波动”。在第三种情况下,供过于求,为使市场出清供给,要求价格按需求曲线下降,从而导致下一年供给量减缩而出现供应短缺。这又促使该年成交价格上升,以至于再下一年供应量更大幅度地增加,价格会更大幅度地下跌。一旦出现失衡,竞争机制不仅不能使其恢复均衡,而且会使价格和产销量的变动在时间序列中呈发散型,越来越偏离均衡,这种“发散型蛛网波动”,会对农产品价格和生产造成较大破坏。目前,国内大蒜和生姜等小类农产品,正具有这种“发散型蛛网波动”特征,因此,要抑制其价格的暴涨暴跌,应从改变供需曲线斜率这个根源入手,使供给曲线的斜率小于或者等于需求曲线的斜率。

      从供给方面看,农产品价格的供给曲线斜率,主要受天气和地理、技术水平、机会成本、生产能力、价格、替代产品等因素变化的影响。除了天气和地理条件外,其他五个要素都可以通过整合来改变供给曲线的斜率。单户农民的生产技术偏低,生产规模偏小,同时随着目前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农户生产的机会成本越来越高。相反,大型农产品生产公司技术较高,生产规模也较大,有足够大的盈利空间消化生产要素价格上涨的压力。换句话说,如果将众多单个农户通过某种组织形式形成公司化生产,那么农产品供给曲线斜率将显著下降。笔者疑问,目前较为可行的办法,是鼓励重点农产品生产公司与农户签订劳务协议,让农民将自有生产土地承租给公司,同时安排农户在公司从事专业生产,由公司按市场调研信息规划行生产,如此可以很好地减少生产的波动。

      流通环节成本也是影响农户生产供给的重要因素,以财政补贴或者税收减免方式降低农产品进入流通渠道的成本,乃至由政府出面建立农产品直通终端市场的绿色通道,当大有助于提高中间商流通的积极性,并惠及单个农户。产品储备的充裕程度和市场信息透明度,是影响生产决策的另外两个重要因素。在丰收年份,产品价格下跌期间,由相关部门做好产品储备,加大深加工产品生产规模,待歉收年份投放到市场,有助于平抑价格上涨,并能使得产品价格常年保持稳定。而由商务部牵头,组织农产品生产大省的相关部门做好信息调查统计,引导农户安排生产,有助于保持生产规模稳定和市场供求平衡。另外,金融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和套期保值功能也有待开发运用。为此,应尽快建立相关金融衍生品市场,开设小类农产品远期协议和期货产品,保证生产销售的盈利空间,进而保证生产规模的稳定性。

      再从需求方面看,农产品价格需求曲线斜率主要受消费结构和收入结构的影响。由于大蒜和生姜等小类产品在居民消费中只占据较小的部分,但仍属生活必需品,无论消费者的收入如何变化,大蒜和生姜的日常消费量并不会因此而有太大的改变。换句话说,需求曲线的斜率改变只能通过改变消费结构,增加小类农产品的替代产品种类,以此来增大需求斜率。从当前情况来看,增加小类农产品的替代品,一方面需要加大新产品技术改良,努力寻找近似功能的替代品。另一方面,应加大产品储备力度,以储备产品或者相关深加工产品来替代鲜货。

      如此,从改变需求曲线斜率入手,多方面入手抑制农产品价格的“蛛网式”暴涨暴跌,当能从根本上保持农产品价格的基本稳定。

      (作者系国信证券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