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观点·评论
  • 12:调查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融资
  • A7:研究·数据
  • A8:研究·数据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楼市又到了火山口
  • 结构改革动力在经济下行趋势中增大
  • 欧元区露出财金联盟一线微光
  • 信托:风险与收益的背离还将维持多久?
  • 经济走势正逼近政府宏观调控目标
  • 养老钱“变身”基金 一年缩水15%!
  •  
    2012年7月17日   按日期查找
    11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 11版:观点·评论
    楼市又到了火山口
    结构改革动力在经济下行趋势中增大
    欧元区露出财金联盟一线微光
    信托:风险与收益的背离还将维持多久?
    经济走势正逼近政府宏观调控目标
    养老钱“变身”基金 一年缩水15%!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结构改革动力在经济下行趋势中增大
    2012-07-1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刘利刚

      ⊙刘利刚

      

      近来关于中国经济的疑虑似乎有越积越多之势,悲观派观点因此占了上风。

      作为世界上基本面最强的经济体之一,世人对中国经济的潜力并不怀疑,真正需要厘清的是,中国如何在宏观政策端发力,来保持整个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以避免外部因素对经济的负面冲击。

      当然,政策应该分为短期和中长期政策,尽管这些政策的意图并不相同,甚至可能存在着相互的矛盾,所以短期和长期政策需要清晰的界定、逻辑的吻合和密切的配合。

      笔者认为,与欧美经济陷入增长困境不同的是,当前中国经济遭遇的只是周期性下滑,其主要特征是通胀上升导致货币趋紧造成的,同时宏观经济政策的紧缩和对房地产市场的打压,也影响了相关的投资,并进而影响一系列重要的上游行业。与此对应的是,欧美经济状况也不佳,致使中国的外部需求持续大幅下滑,这也影响了中国的工业生产。

      更重要的是,市场的信心也开始走弱,这反映在银行的信贷中,表现为银行担心企业的发展前景而不愿意借贷,进而使企业在资金压力上面临更深的困境。

      在这样的情况下,财政政策应该表现得更加“逆周期”,以此来带动相关资金。事实上,从今年年初的财政安排情况来看,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及保障房的投入不可谓不大,这些投资也具有长期的正面效应。因此,政府更应该积极甚至更快地推进这些举措。值得一提的是,保障房的投资不仅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对于缓解当下中国经济的短期下滑,也有着极重要的作用。但笔者近期在各地的调研却显示,保障房的资金到位状况并不尽如人意,加上私人投资不足和银行借贷意愿不强,政府投资的缺位更使得投资者对中国经济信心不足。

      近期国家发改委已开始加速项目审批,财政端也开始发力,央行一个月内的两次降息意味着货币政策开始大幅放松。相信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经济周期性的下滑在短期内可以得到抑制,最乐观的估计是能在下半年扭转下行趋势。

      那么,中国应该如何调整中长期政策呢?

      首先需要承认,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速已开始下滑,这是由资金成本、劳动力成本及环境成本上升等因素共同促成的,同时也别忘了如今的中国经济总量已变得非常庞大,这意味着资本与人力资源投入的“边际效应”在减少。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味依靠大规模投入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已变得越来越不可持续。

      这就要求中国经济必须在经济结构上做进一步的改革。择其要者,笔者认为至少在如下几方面:财政加大对民生的投入,并加速社保体系的重建,完善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推进养老金制度的改革,加大教育投入,降低教育费用,减少预备性储蓄,为鼓励消费创造条件。同时,在人民币国际化以及加速开放资本账户的背景下,滞后的国内金融改革也应加速,否则中国银行业的整体风险也会增大。国内金融改革的方向在真正放松金融管制、降低融资成本、降低金融业准入门槛,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步伐。同时需要进一步放开债券市场,允许更多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和地方政府进入债券市场融资——其政策目的是为了减轻金融垄断,并通过跨领域和跨市场的竞争,来降低融资成本。

      在金融进一步开放的过程中,对人民币国际化以及开放资本账户,则需要多保持一份谨慎,这是因为在国内金融开放还很有限度的状况下,人民币的过快国际化可能造成境外成熟市场对境内市场的“倒逼”效应,并导致国内市场的发展出现混乱。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首要的是推动人民币成为贸易结算和贸易融资货币,而非贸然推动其成为储备货币。

      在产业政策方面,需要降低行业准入尤其是服务型行业准入的门槛,允许更多的民营企业进入教育、医疗、运输、电信等领域,降低这些行业的服务成本,并为整体经济的发展注入更强的动力。近期,我们也已经看到中央各部委相继开始制定相应政策,允许民营资本进入更多的垄断性行业。只是这些举措会否如此前那样“雷声大雨点小”,仍需要进一步观察。

      当然,“去垄断”和“去监管化”的过程是比较困难的,但在经济下行的趋势中,改革的动力也会加大。从这个角度看,目前中国所面临的经济困境也孕育着加速改革的希望。

      (作者系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