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海
巴克莱银行操纵Libor(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事件再曝深度丑闻。巴克莱一位前高管昨天表示,他是根据时任首席执行官Bob Diamond的指示命令员工操纵Libor利率的。这与之前有关英国央行可能卷入巴克莱丑闻的说法相印证,更证明问题的严重性。早前有报道说,巴克莱银行公布了其内部邮件,暗示英国央行早知巴克莱在2007年至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试图操控Libor,但因为担心给已陷入恐慌的市场带来冲击而没有提出反对,甚至可能由于低报利率会稳固金融市场和社会的信心而直接授意巴克莱操纵Libor利率。
巴克莱银行已接到2.9亿英镑的罚单,而摩根士丹利发布的一份报告估计,12家涉事银行或需支付合计高达220亿美元的监管罚金及对投资者和对手方的赔偿金。但与操纵Libor利率的恶劣性质与给予全球带来的巨大损失相比,这样的处罚仍是不到位的。目前全球有大约350万亿美元的金融衍生品的市值与Libor指标有关联,全球银行间的信贷和拆借利率等,往往也都是参照Libor利率再加“点”,美国约90%的商业和抵押贷款据信也与Libor挂钩。足见Libor利率因为操纵而偏离了其真正的价值区间,对于全球金融市场和经济会产生怎样颠覆性的影响!
这些银行怎么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操纵Libor利率指标呢?说到底,这些银行的利益都直接与Libor利率有关。这些银行的投行部门持有以Libor利率指标相挂钩的衍生产品,Libor利率指标的变动会引起这些衍生产品价值的巨大变动。而银行家们的天价薪酬又与其业绩直接相关,遂使银行家们铤而走险。早前巴克莱银行披露的信息表明,其CEO戴蒙德2011年的薪酬为630万英镑,而2010年的税后薪酬为820万英镑。
Libor利率的本质,是商业银行之间拆借的指标利率,是基于银行的信贷业务产生的,由于影响巨大,才被投资银行们以其为基准参数开发出了大量的金融衍生品。因此,那些对Libor利率系统报价的银行的信贷部门,才可能为了同银行内投资部门的头寸,或者是在高管的授意下,扭曲本银行信贷部门的真实利率水平,操纵Libor报价。既然如此,那根治Libor利率指标被操纵的问题也简单明了,那就是切实保证各大银行参与Libor系统报价的部门及其人员其报出的利率必须真实反映各自银行的真实资金利率水平,不受外界和投资部门的任何影响与干预。
在巴克莱曝出操控丑闻后,不少金融专家开出了各种药方,有主张增加银行股本的,有主张增加信息透明度的,有主张改变银行家们天价薪酬文化的,还有主张防止银行间利率垄断和托拉斯的。所有这些措施即使综合实施,也无法根除操纵Libor利率的土壤。要彻底清除大银行们操纵Libor的土壤与气候,最根本的办法是让银行分业经营,即银行区分为零售和信贷银行、投资银行等不同类别,前者只从事传统的吸纳储蓄和从事放贷业务,而后者从事投资的银行,不得兼营传统的商业银行的业务。在这次巴克莱丑闻爆发以后,一些金融专家提出防止垄断和拆分大银行,应当也是这个意思。当然这些还需要信息公开来做辅助保证措施。
银行的分业和混业经营模式在历史上几经变迁,分分合合,绕了一个圈。19世纪60年代,美国《国民银行法》就限制国民银行经营证券、保险等非银行业务。但20世纪30年代的金融大危机,让银行业混业经营模式的弊端暴露无遗,美国遂于1933年通过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将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严格区分开来。但由于国际化竞争等关系,一些国家又渐渐允许银行混业经营。1971年,英国推出“竞争与信用控制”政策,英国清算银行率先打破只经营零售存款和短期信贷业务的传统界限,介入了一些投资银行等非传统商业银行的业务领域。1999年11月,美国通过“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废除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允许银行混业经营。之后,美国银行流行兼并,银行数量剧减,大银行占比上升,投资银行业务在金融系统的重要性上升,不但产生了“大而不能倒”的问题,而且引爆了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
巴克莱丑闻,以及早些时候摩根大通银行因“伦敦鲸”事件造成的投资损失已高达44亿美元这两起事件,足以证明把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的混业经营带来的效率提高,远不能弥补其给予社会和经济、金融领域带来的风险。为了在投资银行、金融衍生品,与传统的银行业务和经济之间建立隔离带,银行业还是得分业经营。
(作者单位:东航国际金融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