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媛 ○编辑 枫林
记者日前从交易商协会在长春举办的“制度创新与银行间市场流动性”专题研讨会上获悉,为进一步激活债市流动性,“三方回购”成了市场讨论热点,这或成为未来银行间回购制度的创新方向。
回购提升市场流动性
近年来,随着公司债的规模飞速扩张,交易所回购市场悄然出现跨越式发展。上交所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6月,回购月度成交金额继续保持在历史高位,达28453.0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近7成。
这种发展速度是银行间市场暂无法企及的。中债登数据显示,2011年,国债和企业债在交易所市场的托管量仅为银行间市场托管量的5%,但其回购交易量却占到银行间回购市场的55%。
与此同时, 2005至2011年,银行间市场上国债和企业债现券和回购交易的总换手率从3.3%上升至6.4%。与之对应的是,同期交易所市场上,上述两品种的总换手率从2005年的2.4%上升到2011年的54%,约为银行间市场的9倍。
这将交易所回购市场流动性强于银行间市场这一事实表露无遗。而在一些资深业内人士看来,银行间回购市场制度创新缺位,是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白伟群指出,交易所市场凭借标准券折算制度,回购到期后连续交易的特点,令信用债能充分用于回购质押,而银行间市场上,由于92%的质押债券是国债、央票和政策性金融债,因此用信用债在银行间市场做质押较为困难。
业界呼吁建立“三方回购”
为进一步激活银行间回购市场的流动性,“三方回购”制度逐渐浮出水面,成了市场成员讨论的焦点。
“我们给三方回购取了一个更符合国情的名字,叫自动质押式回购。”白伟群表示,有了三方回购后,回购双方不需再谈论质押品是什么,第三方托管机构作为中间人,负责提供一整套的估值风控手段,自动管理质押的债券。在此过程中,零散的信用债也可以方便用于质押。
事实上,我国金融市场在发展的过程中,加强对市场流动性问题的研究,已成为各方共识。
交易商协会副秘书长杨农在研讨会上表示,当前,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了落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要求,当前不仅要进一步加强金融工具的创新力度,丰富金融工具和产品,而且要尽快推动形成以做市商为核心,以金融机构为主体,其他各类投资人共同参与的多层次的金融市场结构。
“未来要针对银行间市场波动性较大的特点,研究和创新对冲金融风险的有效工具,进一步探索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杨农指出,要在大力发展和培育机构投资者,丰富投资人结构的同时,还要推动监管协调,防范金融风险,推动金融市场更有效地服务国民经济的发展。
■资料链接
何为“三方回购”
三方回购是指在回购交易中,通过第三方进行相关债券担保品的专业管理,替代由交易双方自行管理担保品的做法,可进一步提高回购交易的安全性和效率性。
近两年,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已逐步建立了一个管理系统,可高效实现担保品的估值等管理,若引进三方回购制度创新,把回购改造成一种更加标准化的货币市场工具,可大幅提高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