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金苹苹
随着央行的连续两次降息,此前一度被投资者热烈追捧的固定收益类产品渐渐显露颓势。降息对其带来的冲击,使得这类产品的收益率明显下滑。理财专家指出,在降息通道开启之后,投资者应关注各类投资品种的收益变化趋势,及时做好资产的调整配置。在固定收益类产品遭遇挫折后,投资者应该关注市场上的新兴热点产品。
魅力渐失
作为近两年市场上的“宠儿”之一,固定收益类产品一直颇受投资者的青睐。不论是银行理财产品还是固定收益类信托产品等品种,均有一发售就被“秒杀”的经历。然而,随着年内央行的两次降息,固定收益类产品的风光似乎不再。
在6月8日央行首次降息后,货币和债券市场的收益率随之下降,以银行理财产品为例,根据普益财富的统计显示,6月份各期限的人民币债券与货币市场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与5月份相比,平均下滑了约16个基点。进入7月以来,降息对银行理财市场的负面影响更是逐渐显现,7月的第一周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即出现了下滑。其中,国有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下降最为明显,其平均收益率为3.65%,较6月最后一周下降0.46个百分点。
不仅银行理财产品被降息所“牵连”。此前热销的固定收益类信托产品也同样呈现出颓势。据用益信托数据统计,今年1月份成立的固定期限类集合信托产品的平均预期年收益率达到9.38%,此后在今年6月的第一次降息后,该收益率水平跌破9%的整数关口,降至8.82%。
有银行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降息导致了市场资金价格的下降和企业对信托融资需求的减少,这就直接致使银行理财产品和固定收益类信托的收益率下降。“从整体里来看,降息对市场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且在未来将继续影响相关产品的收益率。”
寻觅“新宠”
事实上,伴随着降息通道的开启,固定收益类产品的收益率下降已渐成趋势。理财专家指出,一般来说,固定收益类产品的收益率走势和CPI、银行利率呈现同向变化。在高通胀时期,银行利率走高,固定收益类产品的收益率也随之升高;而随着通胀下滑,银行利率开始掉头向下,固定收益类产品的收益率也将随之降低。
面临此前的市场主力——固定收益率产品收益率走下坡路的事实,投资者该如何应对?
理财专家的建议是,投资者应及时调整策略,将一部分资产配置到未来的热点品种中去。普益财富研究员吴泞江指出,伴随着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逐渐走低的现象,有不少银行已经开始进行产品革新,试图通过产品投资方向的变换来提升产品的收益率情况。根据他的研究,银行理财产品的资金投向已经出现了新的变化:产品从以前较多地投资于债券和货币市场等方向,逐渐转投股票、基金、股票收益权、债券和货币市场。“在市场资金面宽松,金融资产收益普遍下滑的情况下,银行希望通过分散化和多元化的投资来博取高收益,其中不乏包括一些高风险的金融资产。”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银率网近期发布的研究报告的印证。在该份报告中,银率网分析师发现,在今年上半年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中,投资方向多元化的资产组合类产品的到期收益率大放异彩,打破结构性产品独步理财市场高收益的格局。“多方向的投资分散了投资于单一市场的风险,因此此类产品在下半年仍然是市场的主流。”
而在信托领域,有统计显示,目前投资于房地产领域、工商企业的信托产品收益率依然处于相对较高的位置。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6月份,此前一度表现平平的阳光私募,已经呈现出上升态势。根据普益财富的统计,6月已公布净值的723款阳光私募产品的平均相对收益率(净值增长率-沪深300涨幅)为4.20%,整体运行情况远好于5月。而在已公布净值的723款阳光私募产品中,有636款产品净值跑赢大盘,占比为88.13%。
有理财师建议,在目前固定收益类信托产品仍可以配置。投资者在考虑流动性的前提下,可选择期限较短的产品,待资本市场企稳回升时加大股票等权益类资产的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