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俊辰
伦敦金融城的崛起,蕴涵了世界经济史中的高潮部分。
伦敦前市长列文斯通说过,每个大都市都有自己兴盛的特殊时代,比如19世纪时是法国巴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是美国纽约,而现在(指21世纪),则是伦敦的“金色时代”。2005年《新闻周刊》高级记者威廉姆·恩德希尔撰写的《走向全球:欧洲犹豫不决之时,伦敦向全世界敞开大门》将伦敦标榜为21世纪大都市成功的典范。2007年,麦肯锡报告《维持美国及纽约的全球金融领导地位》和美国《纽约》杂志的封面故事《伦敦是21世纪的世界之都》又将伦敦排在了纽约之前。即便是在欧债危机之际,英国和伦敦仍然有强大的话语权。
今年3月,权威机构的《2012年财富报告》重又将伦敦评为最具竞争力的国际大都市,这应该对英国经济的复苏之路加分不少。在调查了全球120个城市的竞争力之后,《2012年财富报告》的结论是,全球城市吸引财富的格局未有大变,伦敦仍是最具竞争力的国际大都市,而且在未来10年内仍将会被亿万富豪视为最重要的城市。伦敦在个人安全、经济开放度和社会稳定等主要指标上遥遥领先。
大部分的中国人知道“雾都”伦敦,但很多人并不知道伦敦金融城。在这泰晤士河流经的“一平方英里”上聚集有近300家外国银行、180多个外国证券交易中心、每日外汇交易量逾6300亿美元。伦敦金融城有自己的市长、法庭和独立警署。连英国女王想进入伦敦金融城也必须事先征得伦敦金融城市长的同意。千年的历史造就了伦敦金融城政府、市长、行会、庆典、建筑等的独特风格,并展现了伦敦金融城今日的伟大变革、创新发展、金融革新、市场博弈、财富梦想和光荣未来。
1986年,伦敦证券交易所就交易方式等进行了重大改革,被称为伦敦金融业内的一次“大爆炸”(即“金融大爆炸”,也称为“金融大变革”)。现代金融业竞争激烈,企业希望随着市场的变化而进行必要“扩张”抑或“收缩”。然而,这在欧洲大陆并不容易做到,因为直到现在,欧洲大陆各政府还没有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灵活高效的劳动力市场。相对欧洲大陆的劳工法而言,英国更容易操作。
2000年,伦敦发生了一个对伦敦人的日常生活产生非常重大影响的事件,即伦敦市长开始民主直选,同期伴随产生的还有选举产生的拥有25名议员的议会,任期都是4年。根据1999年《大伦敦法案》,伦敦市长的职责权限大大超出了伦敦金融城区域。相对于伦敦来说,伦敦金融城毕竟只是以伦巴底街(Lombord Stree)和针线街(Threadneedle Street)的银行中心为主的一个狭小区域。
任何区域或城市的发展,都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伦敦金融城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代。除了伦敦的独立运作外,伦敦金融城还面临着来自伦敦金融城东区金丝雀码头——这个金融机构新汇聚地的挑战。虽然,不同层级的区域具有互补作用,但由于争取上升到更高层次的区域功能,激烈的竞争不可避免。伦敦这样包含有伦敦金融城的城市,就好像纽约拥有华尔街一样,处于世界城市的顶端。而伦敦金融城和纽约华尔街正是金融服务品质的代名词。
伦敦的“发家史”,依然遵循着“以港兴城,以城建港”这一历史规则。天然港口的地理优势在老牌金融中心伦敦的发展过程中举足轻重。 成立于1744年的伦敦航运交易所,时至今日依然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航运市场信息权威发布部门。伦敦航交所还依托伦敦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主动搭建平台,让企业从事船舶融资、航运保险、二手船舶交易等业务。伦敦金融城对于航运业融资、保险、担保等业务同样介入甚多,是欧洲船舶经纪、船舶金融、船舶保险的中心。金融与航运相互促进,共同造就了伦敦的繁荣。
数世纪以来,全世界的金融家及其家人都把伦敦金融城当成能“安居乐业”的城市。他们缔造了富有创意的多语种文化,并从十分有竞争力的税收制度中获益。从1990年起,伦敦的人口增长了约50万。新移民的很大一部分涌入伦敦金融城。英国的财政政策,企业和个人税均十分有竞争力。伦敦金融城在养老金和社会福利自我保障上有悠久的传统,就业环境优越,在社会保险税和劳动力机动性方面有特殊的优势。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某家法国银行关闭其除了本土以外的其他后台办公室,却加强了在伦敦金融城的后台办公的原因。伦敦金融城强大的成本优势也是许多全球品牌公司将整个财务部门从东京、巴黎、法兰克福或其他城市移至伦敦金融城的原因。
这当然不意味着伦敦就是人间天堂,伦敦也有不少令人抱怨的地方,而且,现在仍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伦敦将何去何从,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节选自本书作者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