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观点·评论
  • 5:公司
  • 6:市场
  • 7:市场趋势
  • 8:开市大吉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海外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专版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理财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特别报道
  • A16:基金·人物
  • 产品收益率下滑 银行理财掀起基金化浪潮
  • 基础设施集合信托 “快跑” 战略风险正在升级
  •  
    2012年7月23日   按日期查找
    A13版:基金·理财 上一版  下一版
     
     
     
       | A13版:基金·理财
    产品收益率下滑 银行理财掀起基金化浪潮
    基础设施集合信托 “快跑” 战略风险正在升级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基础设施集合信托 “快跑” 战略风险正在升级
    2012-07-23       来源:上海证券报      
      本版制图 郭晨凯

      ⊙本报记者 邹靓

      

      中国信托业在2012年年初一跃突破5万亿资产管理规模关口,虽业务多有限制,却挡不住增速迅猛。在宏观经济面临内忧外患之际,基础设施领域集合信托异军突起,自二季度以来大有单挑大梁之势。

      然而,“云南公路投资重组”和“上海城投拖债”事件仍历历在目,来自矿产信托、艺术品信托、房地产信托等领域的风险暴露,同样给快速扩张的信托业敲响了警钟。走出跑马圈地的时代,信托行业必须面对的,是经营,是合规,是对公司战略的思考。

      基础设施信托供需两旺

      基础设施领域集合信托如意料中兴起,却仍未想见势头如此强劲。今年上半年,共有36家信托公司发行成立基础设施信托领域产品214款,比去年同期增加125款,比去年全年增加15款,合计募集资金503.96亿元。虽然在所有集合信托产品中的比重不到10%,但在集合信托资金的所有投向中增长最为明显。

      普益财富信托业首席研究员范杰分析认为,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着外需不振、投资受限、内需疲弱三重压力,为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各地基础设施项目陆续上马,新增项目资金需求旺盛。加上地方债务平台的存量债务到期,土地财政吃紧,债务展期和借新还旧成为地方政府的必然选择,信托融资相比银行信贷无疑使更优选择。

      “下半年,房地产领域和基础设施领域资金需求依然旺盛,但由于投资者对房地产信托心有余悸,房地产信托成立数量和规模增长会相对缓慢,甚至维持负增长,而基础设施领域信托则有望保持较快增长。”范杰说。

      果不其然。据普益财富不完全统计,7月以来,投资于基础设施领域的产品发行已达23款,在所有资金运用领域中居首位,且自6月30日开始统计的三周内,投资于基础设施领域的产品发行分别为6款、9款、8款,持续排名第一。

      对此范杰认为,由于基础设施领域信托的预期收益率较之前有一定提升,在整个集合信托市场收益率随利率下调普遍下滑的情况下,对投资者已经有很大的吸引力。更重要的是,此类产品都有地方政府显性或隐性做担保,加上集合信托“刚性兑付”的文化,投资者往往认为这类项目是低风险的,因此资金供给相当充足。

      战略风险升级

      令人担忧的是,面对高收益或高增长的信托产品,不仅投资者看不到风险,就连信托公司也往往睁只眼闭只眼。

      7月18日,毕马威发布《2012年中国信托业调查报告》显示,由于市场资金充裕及中国相对缺乏投资选择,快速增长的中国信托业可能超越保险业成为第二大金融服务行业。2011年信托业得到良好发展,管理资产规模和利润都录得显著增长,但是,行业的风险性质也正在转变。

      报告指出,信托行业存在的战略风险在金融服务业的其他范畴并不容易察觉。与银行不同,信托公司在中国资本市场的角色并没有明确界定,而且每家信托公司的商业模式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如果没有一个战略视野,信托公司将要面对其现有业务模式无法应对市场变化的风险。

      同时,信托公司亦面对重大的法规和合规挑战,特别是因为行业的快速增长招致为行业降温的措施;随着行业的竞争升温,信托公司因为要提升对项目的监察和风险评估,令营运挑战及成本压力增加;信贷风险也开始在行业出现,因为某些信托投资公司为其提供的固定收益产品承担了部分负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