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观点·专栏
  • 12:调查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融资
  • A7:研究·数据
  • A8:研究·数据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北京罕见大暴雨的逼问
  • 沪深股市还有没有牛市?
  • IPO吃紧,券商争抢全面升级
  • 创造新的制度红利
  • 信托业风险暴露之下的纾困之路
  • 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渴求金融改革
  •  
    2012年7月24日   按日期查找
    11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11版:观点·专栏
    北京罕见大暴雨的逼问
    沪深股市还有没有牛市?
    IPO吃紧,券商争抢全面升级
    创造新的制度红利
    信托业风险暴露之下的纾困之路
    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渴求金融改革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北京罕见大暴雨的逼问
    2012-07-2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易宪容

      易宪容

      上周五北京市突然下了一场六十一年来最大的暴雨,全城顿时成了泽国。不仅多个区域交通陷入瘫痪,居民小区及厂房被淹,更付出了夺走几十条生命的惨痛代价。一场特大暴雨,露出了中国城市应急管理能力和防汛能力严重不足的短板,更让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脆弱性一览无余。

      在大家眼里,至少在2008年奥运会之后,北京已是一个现代化的国际都市了,怎么城市排水系统如此不堪一击?由此引发出的问题,笔者认为,并非仅是城市排水系统标准不足,设施老化等技术性问题,也不仅是管理缺陷造成设施安全运行保障能力不足,城市发展过快使得地下空间不断被占据,没有相应的统一协调机构及制度安排,而与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思路有关,与政府的城市管理能力及思维方式有关。不从这样的角度入手来反思,要找到中国城市排水系统问题的根源是不可能的。

      中国城市高速发展应是近20年左右的事情,而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还要晚于这个时间。我1993年到北京,当时还只是在修三环路,四环路只修建由奥运村到机场这一段。今天,北京城的规模已是那时的十多倍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增量也应从那个时候开始增长了上百倍了。特别是为了2008年奥运会,北京城市建设扩张势头更是迅猛,市政基础建设投入高得惊人。北京是这样,上海也是如此。国内其他大一些的城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都要稍晚且慢于京与沪。

      我们看到,前十年,在追求GDP增长及房地产暴利的冲动中,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在大大加速。不少城市的高楼拔地而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波大于一波,但排水系统却与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相比则严重滞后。因为,在当前的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下,首要目标是追求GDP的增长量,政府的多数政策法律及制度安排都是围绕着这个目标。GDP增长快了,就得设法用宏观调控政策来限制城市发展的速度;GDP增长慢了,又得设法用宏观政策来刺激城市发展的速度。可想而知,这种忽略质量,不考虑是不是有利于民生的增长,是很少关注既耗资巨大又无法满足面子光鲜虚荣感的城市地下排水系统的。所以,中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虽然一直在大上快上,但最着力的始终是“地上”而不是“地下”,这就必然导致各城市的排水系统建设严重滞后。可以看到,即使是一些地方新城的建设,排水系统也严重滞后,问题重重。

      这也就是说,中国城市排水系统的严重滞后,问题不在城市规划不科学,也不在建造排水系统的技术不够及资金分配不足,而在增长高于一切的经济发展模式,在于建立在这个模式上的政府考核体系。

      还有,城市排水系统作为一项公共基础建设,其民生性与城市公路、公园、基本文化设施等方面相比,还有其很不一样的地方。公园及公路只服务于城区的部分居民,而城市排水系统具有功能的整体性,即其公共性并非是局部的,还有时间上的偶然性。城市排水系统的完全的整体性,不光是指其建设功能分属市政、排水、环保、电力、通讯等不同部门,需要有统一协调的机构全面规划、建设与管理,而且在于其功能的整体性,某处排水系统出了故障将影响整个排水系统的运行。时间上的偶然性,是指如果没有大暴雨,该系统的严重滞后性就不会暴露出来。特别是在北京这样缺水的地方,通常市民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关注也比较少,安排市政建设时,几十年一遇的情况通常都不在考虑范围内,排水系统建设的科学性长期性及规范性,自然就被排除在“面子工程”之外了。

      也许可以说,这场北京的特大暴雨以惊人的代价在警醒国人,加紧改变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与增长方式以及政府行政管理体系,转换政府行政管理意识,不仅是一个重大的民生问题,也是一个事关城市发展全局的大问题。如果这一关过不去,中国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排水系统严重滞后局面是根本无法改观的。

      因此,在北京特大暴雨之后,我们所要追踪的,除了出现的问题有多大,造成的损失究竟有多大之外,更要追问的是,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在极端事件中政府行政管理机制是否能够有效运行?在不可逆转的中国快速城市化的大势中,到底该建设起什么样的城市排水系统?等等。

      至少在北京,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可否就从改造城市排水系统做起?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