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出路
⊙李允峰
在股市上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8个月前曾有分析师提出沪综指 “2132点是钻石底”,但在经历了8个月的反复拉锯后,昨天这个“钻石底”被轻易打破,一些被认定有“罕见投资价值”的蓝筹股非但没能体现出市场价值,反而率先早早破位,给众多投资者造成巨大的投资亏损。
上周末,有媒体发布了“2012年3000中国家族财富榜”,由于股市震荡带来的财富缩水,3000家中国最富家族在一年中蒸发了5866.48亿元身家,这一数据近乎是澳门去年GDP总量的五倍。
毫不客气地说,沪深股市已成国民财富的大漏斗,中小投资者亏损累累的梦魇之地。据中登公司最近披露的月度统计数据,6月沪深两市新销账户为30672户,加上5月新销户32976户,A股市场已连续两月销户数超过三万户。而今年上半年累计已有22.22万户股民告别A股。在漫漫熊途的煎熬中,现在迫切需要相关部门拿出自我革命的勇气,打破利益纷争,以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为重,统筹利益诉求的现实考量。无疑,这需要高度政治智慧,还得有非凡的勇气。
比如,围绕新股发行过程,保荐人不尽责、中介结构参与造假、上市后公司业绩变脸等等,都已形成一条环环相扣的利益链,新股发行审核制、机构大比例参与配售、限售股限售期过长等备受诟病。上市公司视股东权益为粪土几已成为顽症,对中小投资者缺乏最根本的股权文化尊重,在回报上对投资者格外吝啬甚至冷酷,一旦业绩造假和业绩变脸,根本缺乏有力度的赔偿机制。正因为市场正当的利益诉求被一而再再而三搁置,证券市场的各种改革在风险和阻力下不了了之。
最近在各类媒体上铺天盖地的讨论股市IPO要不要停,其实仅仅是沪深股市迫切需要改革问题中的一个。IPO到底要不要审,这曾是郭树清主席上任伊始的发问,引发了深入改革的热望。新股发行的审核制,在一个最该市场化的领域却由计划取而代之,的确是造成沪深股市萎靡不振的重要原因,当然不是唯一原因。现在,放下利益之争,加快改革速度和提高改革力度,无疑最需要管理层的自我革命精神。
想让股市长期具有融资功能,一个大前提是股市有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因此,对于监管层而言,眼下尽快回到市场监管者的本位上去,全力维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才是根本。至于发行、上市和退市,这些完全可以按照国际惯例交给交易所去做。监管者要做的就是维护市场的公平和正义,维护弱者的权益不被侵害。对于不少市场违规现象,管理层理该加大惩处力度,引入集体诉讼制度,确保投资人的利益。
多年来,沪深股市的股权文化缺失也是一个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中小投资者在成为公司股东之后,理应享受公司成长带来的财富增加,但很多上市公司多年来不管业绩好坏,总是尽量不分红或尽可能少分红,这种做法只能助长市场的投机之风。除了发行体制,退市制度也存在门槛高如同虚设的弊端。唯有加大退市力度,形成退市公司批量化,股市才能尽快恢复肌体健康。
只有尽全力统筹市场各方的利益诉求,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小改革的阻力。而要处理好各方利益的关键,在于改革者的无私无畏,冲破利益束缚、跳脱利益之争。多年来,问题日积月累,沪深股市负重前行,不能再拖延,再耽搁了。
我们急切地期待,沪深股市能在全方位的改革中浴火重生。
(作者系山东高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