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整体波动的实质性改变趋势已持续半年了,人民币汇率不再僵硬,而是更加丰富,对管理汇率风险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人民币对美元连续走低是正常的市场表现,不必因此而紧张、焦虑。未来人民币不仅会扩大双向波动,而且能够更加趋向于市场定价。
潘正彦
这几天,人民币汇率无论是国内的人民币中间价、还是海外的NDF,整体的波动情况出现了很大改变。人民币汇率不仅改变了过去的单边升值之势,而且也时不时地出现所谓的“跌停”。从本周一到周三的三个交易日内,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共跌去317个基点。周三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3429,创下了半年来新低。在中间价不断走低情况下,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更是大幅波动, 上周五与本周一,即期汇率均触及1%的“跌停板”。面对这样的市况,市场似乎涌动着一些不安情绪,有人担心人民币对美元连续贬值可能阻碍人民币汇率改革乃至干扰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笔者认为,这种担心是过虑了,人民币眼下对美元连续走贬是正常的市场表现,大可不必因此而紧张、焦虑。
查一下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走势,其实,整体波动的实质性改变趋势已持续半年了。这个新趋势,说明人民币汇率不再僵硬,而是更加丰富。但就此认为人民币汇率已“非常接近”均衡水平,笔者认为还为时尚早。但是,未来人民币汇率不仅会扩大双向波动,而且能够更加趋向于市场定价,这应该是可以肯定的。
首先,人民币汇率越来越受到市场供求的影响。汇率是特殊商品——货币的价格,汇率走势变化本质上还是取决于市场供求关系。但由于人民币的汇率形成长期以来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国央行的直接影响,或者说,人民币汇率还具有一定的政策工具性质,这使得人民币汇率走势曾经受到市场供求之外的货币政策制定者的影响。人民币汇改以后,人民币汇率受到政府的影响在不断削弱,当然,在很大程度上这是政府管制的主动减弱,而受市场供求力量影响的因素正在上升。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也受到外币市场供求相对变化的影响。从人民币对美元看,2011年美元指数探底回升、年底重新攀上80以上,并在今年重新确立了强势美元的地位。因此,人民币汇率虽然在今年上半年几度创出汇改以来的新高,但双向波动显著扩大。例如,今年首个交易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和盘中汇价再度创出汇改以来的新高,但1月5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就下跌114个基点,有时甚至触及1%的跌停。这直接反映了市场对美元需求的上升,对人民币需求相对降低。与此同时,从人民币对欧元汇率看,情况正好相反。由于欧债危机起起伏伏,变数太多,始终难以平息,致使人民币对欧元走势不断上升,近期还创出历史新高。本周三,人民币兑欧元汇率中间价报7.6473,较上一交易日上涨了335基点。这些都十分清楚地反映了人民币汇率越来越受到市场供求因素影响的现实。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市场各方对人民币汇率的未来走势的分歧也在增大,虽然一些市场人士认为人民币已有显著的贬值预期,但由于各种因素影响的交叉影响,特别是欧债危机的长期化趋势影响导致的美元相对强势等特殊影响,人民币汇率走势变化的可能性很大。
其次,不可否认,人民币升值的基础正相对减弱。人民币价值优势在减弱,但没有完全消除。特别是1994年至今,中国国际收支中的经常项目顺差不断累积,中国产品市场不断扩展,人民币不断升值直接推高了产品价格、企业利润不断下降、中国的劳动密集型竞争优势难以长期维持,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明显下降。从这一点判断,原来人民币升值的最重要基础——人民币内在价值已相对减弱。不过,如就此推断人民币升值的价值基础已经消失却还为时过早。事实上,人民币内在价值仍然具有客观优势。由于在2005年以前相对固定汇率制度下的人民币币值的内在价值还没有充分体现,因而2005年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出现大幅度升值,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超过20%。人民币内在价值得到了客观承认。而在今天以及可以看到的未来,人民币的内在价值仍然客观存在。尤其是考虑到中国经济与美、欧等主要经济体(也是发行主要国际货币的国家)经济增长率仍存在巨大差异,并且这种差异还将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事实,所以基于内在价值的人民币升值的空间依然存在。
从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扩大、弹性增强,而币值则保持相对稳定的趋势来看,就不难理解央行在近期密集调整汇率政策的原因和出发点了。人民币汇率已从过去的单边升值之势变为双向波动,由于近期美元指数不断走强,因而人民币相对美元有不断走弱趋势,但这不能简单地认为人民币就此进入贬值通道。因为,美元指数是影响人民币汇率一个因素,而不是唯一的因素。人民币对欧元强势和对其他国际货币的相对价格变化,以及人民币本身价值空间等等,这些只能说明一个事实,随着人民币汇率波幅的扩大,不确定性将上升,人民币汇率将越来越市场化、国际化。
随着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拓宽至1%,估计未来出现300点以上波幅的交易日的频率会越来越高。对于与汇率变动密切联系的相关各方来说,汇率波动的增大既创造了更多的机会,也对管理汇率风险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这也为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提供了难得的环境。笔者以为,这或许是稳妥推进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可兑换进程、有序拓宽资本流出渠道的有利时机。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