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观点·专栏
  • 12:特别报道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路演回放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价值
  • A7:研究·市场
  • A8:专版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贸易战升级
    中国光伏业遭遇生死劫
  • 中国光伏业该反思了
  • 企业防暗枪各有其道
    年底或现并购小高峰
  •  
    2012年7月27日   按日期查找
    12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 12版:特别报道
    贸易战升级
    中国光伏业遭遇生死劫
    中国光伏业该反思了
    企业防暗枪各有其道
    年底或现并购小高峰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国光伏业该反思了
    2012-07-27       来源:上海证券报      

      郭晨凯 制图

      ⊙记者 陈其珏 ○编辑 毛明江

      

      龙头厂商债务缠身、中小企业价格战激烈、海外“双反”声连连、市场却一落千丈……曾经风光无限的中国光伏企业如今却被逼到了崖边死角。

      “不管怎样,中国光伏行业已到了该好好反思的时候了。尽管当前的行业困境和经济危机有关,却也是过去几年光伏企业盲目扩张、地方政府推波助澜所酿成的一杯苦酒。”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对此痛心不已。

      事实上,早在5年前的一次采访中,这位光伏界“老人”就曾向本报记者作出预警,中国当时已投产和准备投产的光伏组件、电池产能已足够全世界消费很多年。但并没有多少家企业对此足够警惕,反而仍在争先恐后地扩张,最终在市场逆转、海外反倾销立案后纷纷陷入绝地。

      更令人尴尬的是,即便在美国已经做出反倾销初裁的当口,中国对外销售的光伏组件价格仍在下跌。这一现象让业界感到“很没面子”,且使得欧洲企业也更有底气向欧盟提出类似的对华“双反”申请。

      “照理说,‘双反’之后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光伏产品数量会大幅减少,美国本土的光伏供需会短暂失衡,价格也会因此上升。但我从美国同事处听说,反倾销初裁后价格非但没有涨,还继续在下跌。这给支持‘双反’的人留下了口实。”一位江苏某大型光伏企业副总经理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此外,国内光伏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废次料横行、超低价竞标等怪相也屡见不鲜。

      “何况,中国光伏界还欠缺自己的关键技术、关键设备。”孟宪淦指出,中国企业之前依靠购买海外的先进设备来快速发展,如今贸易战一触即发,中国却仍对这些设备十分依赖,则结果可想而知。

      在他看来,上述这些怪相都是多年来各地盲目上马光伏产能的结果。而政府本应对行业发展进行宏观的引导、指导,一旦发现有过剩迹象就应该提出预警,并采取严格准入、控制产能等措施。

      “现在的问题是,中国每个企业都想做老大,而且都希望别人死掉、自己活下来。这很不正常,也是不可能的事。”孟宪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