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要闻
  • 4:焦点
  • 5:焦点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观点·专栏
  • 12:调查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路演回放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地产
  • A7:研究·市场
  • A8:研究·市场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专 版
  • A12:专 版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观点独到
  • ■众口一股
  • 转融通:不改市场趋势
    有利券商创新
  • ■策略先行
  •  
    2012年8月1日   按日期查找
    A7版:研究·市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A7版:研究·市场
    ■观点独到
    ■众口一股
    转融通:不改市场趋势
    有利券商创新
    ■策略先行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转融通:不改市场趋势
    有利券商创新
    2012-08-0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浦泓毅 ○编辑 姚炯

      ⊙记者 浦泓毅 ○编辑 姚炯

      

      中国证券金融公司7月27日透露,启动转融通试点的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推出转融资和转融券业务的条件基本成熟。目前证金公司75亿元注册资本金已全部到位,预计证金公司转融资规模可达750亿元。多家券商预计,转融通业务试点第三季度即可成行。

      转融通业务是相对直接融通,即通常所说的融资融券业务而言,是证券金融公司将自有或者依法筹集的资金和证券出借给证券公司,以供其办理融资融券业务的经营活动,包括转融资和转融券。转融通推出后,作为转融通业务的流转中枢,证券金融公司可以通过借贷利率、保证金比例和借贷规模来调节融资融券业务的总体规模,为证券行业带来财务杠杆。

      

      转融通不会成为“空军一号”

      随着转融通箭在弦上,融资融券的常规化和规模扩大也被业内认为已渐行渐近。那么随之而来的融券卖空常态化是否会对A股格局产生影响呢?齐鲁证券研究报告指出,从亚太其他市场经验来看,两融业务并不会对股市趋势造成明显影响。

      齐鲁证券统计发现,香港在1994年1月正式推出融资融券业务,此后香港股市长期走势基本上与MXAPJ(亚太股市去除日本)走势一致,但在融资融券业务推出前后股市波动明显加大。齐鲁证券认为,据此分析,融资融券的推出并不会改变股市的运行方向,但在推出初期往往会对股市造成一定冲击,存在明显的助涨助跌现象。

      华宝证券则警示,融资融券业务属于杠杠交易,特别是转融通推出后随着融资融券规模的大幅提升,投资者面临的风险因素不可小觑。如果监管不当,在融资融券的保证金交易制度下,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将更为容易,获利也更巨大。

      华宝证券研究报告指出,在极端情况下,保证金制度的杠杆投资效应也可能会促使市场投机气氛更浓,这也加剧了股票市场的波动。如果投资者对未来预期良好一致做多,融资可能导致银行信贷资金大量进入A股市场,现货市场产生大量泡沫;相反,在经济出现衰退、市场萧条情况下,投资者一致做空,融券又使现货市场大幅波动,甚至引发危机。

      对于个股而言,则遭遇利空,由于做空力量的存在,可能会有更多的跌停,这将让投资者损失惨重。另外,以前炒作小盘股时不用太多资金就能封住涨停板,但转融通推出后,如果炒作时遭遇大量融券卖空,股价当天就有下跌风险。这就要求市场参与者具备更强的风控意识和控制风险的手段,并建立完整的风险衡量和管理体系来加强风险管理。

      

      两融业务普及利好券商

      同时,转融通成行对于目前参与融资融券业务的券商来说则将带来直接利好。国泰君安研究报告指出,转融通制度的实施将极大地改善目前券商自有资金和证券的短板,可有效增加该业务资金特别是证券的需求,快速扩大业务规模,增加相应的佣金、利息收入,部分缓解近两年证券公司边际佣金率下降趋势,提升新业务在公司收入和利润中的占比。

      方正证券对该项业务给券商带来的收入增长潜力作了测算,预计2012全年整个行业融资融券业务收入有望突破100亿元。假设A股市场日平均交易额2000亿元,两融交易额占比达到3.3%,由于目前融券业务相比融资业务规模较小,遂假设两业务利率均为9.1%,并且佣金率取行业平均水平0.1%,经测算2012年行业融资融券业务将实现营业收入101.5亿元。

      瑞银证券则表示,预期转融通后息差为2%-3%,券商自有资金利率为8%-9%,融资融券加权平均利率约为6%。据此估算,2012年融资融券业务对券商的收入贡献有望达10%,其中利息收入接近50%。

      瑞银证券同时表示,根据海外经验,融资业务的催化剂在于市场上涨带动的投资热情。如果A股出现上升趋势,融资融券业务有望大规模增长,利息收入增加同时推动经纪业务量价齐升。届时证券公司业绩将会有超预期表现,券商板块在股市上涨中将表现出更大的弹性。建议投资者关注业务布局于经济发达地区、创新能力强的券商。

      

      A股盈利模式迈向多样化

      从更长远的角度看,转融通业务的推出以及不断普及将从根本上改变A股市场的“玩法”,为市场上不同类型的投资者提供不同的盈利模式。

      国泰君安研究报告就指出,融资融券业务的大发展有利于改善投资者单纯依赖股市上涨的获利模式。首先,潜在参与融资融券业务交易的投资者将直接受益于与融资融券业务投资资格的调整,部分投资者可更早参与融资融券交易,增加盈利模式和投资收益。

      同时,考虑转融通制度的实施可极大改善融资融券交易市场的广度和深度,部分投资者可通过卖空股票获利,以及和期指市场结合,实施Alpha策略等多样化的交易策略。

      华宝证券则表示,在两融业务普及化之后,市场格局套利型、Alpha和Beta组合型等绝对收益型、市场中性型产品将迅速发展,从而改变目前公募基金、相对收益产品为主的局面。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私募基金、基金专户将展开更加激烈的竞争。研究实力强、对这一领域持续关注、具备先期投入、准备充分的机构将占有市场先机,并有可能随着境内金融衍生品的不断发展成为中国内地对冲基金的领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