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要闻
  • 4:焦点
  • 5:焦点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观点·专栏
  • 12:调查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路演回放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地产
  • A7:研究·市场
  • A8:研究·市场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专 版
  • A12:专 版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A65:信息披露
  • A66:信息披露
  • A67:信息披露
  • A68:信息披露
  • A69:信息披露
  • A70:信息披露
  • A71:信息披露
  • A72:信息披露
  • A73:信息披露
  • A74:信息披露
  • A75:信息披露
  • A76:信息披露
  • 携程模式升级之痛
  • 美欧央行货币再宽松陷入政策困境
  • 员工持股这个闸门该如何打开?
  • 双重老化大潮夹击日本
  • 营改增试点扩容尚需厘清两大问题
  • 警惕!地方政府过度举债
  •  
    2012年8月1日   按日期查找
    11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11版:观点·专栏
    携程模式升级之痛
    美欧央行货币再宽松陷入政策困境
    员工持股这个闸门该如何打开?
    双重老化大潮夹击日本
    营改增试点扩容尚需厘清两大问题
    警惕!地方政府过度举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员工持股这个闸门该如何打开?
    2012-08-0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谭浩俊

      ⊙谭浩俊

      

      据报道,证监会正在积极研究上市公司包括高管在内的员工持股计划,相关暂行办法将在近期推出。

      证监会相关负责人已表示,按照现行法律框架,包括高管在内的上市公司员工个人,在二级市场通过员工持股计划购买本公司股票并没有障碍。这也意味着,推行上市公司员工持股,并不存在制度上阻碍,只要在法律框架范围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就行了。

      在股市持续低迷、人心涣散的情况下,推出员工持股计划,不失为一种比较有效的办法与手段。关键在于,这个闸如何开。如能有效实施员工持股,不仅能对股市产生提振作用,增强活力,提升人气,而且能通过公司员工对股票的买卖,向投资者及时、有效、明确地传递公司的经营状况和相关信息,从而帮助投资者更好地做出投资决策。更重要的,通过投资者对公司生产经营状况的密切关注以及全方位监督,能促进企业更健康地发展。

      同时也该清楚地看到,有鉴于监管体系尚不健全,监管体制和机制还存在一定漏洞,对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尚缺乏有效监控和防范手段,员工持股计划也会成为一把“双刃剑”,会带来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引发一些新的风险。如暗箱操作、内幕交易、虚假信息等。改革不可能没有风险,也不可能不出现矛盾和冲突。关键在于,要对风险有足够的估计,有足够的防范意识,对可能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能有预判,从而增强信心,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风险降到最低点,把可能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消弭在萌芽状态。

      树立了信心之后,就该明确目标了。目前,上市公司国有股和国有法人股占到了一半以上,外资参股数量超过了上市公司的70%,民营资本比例虽然不高,但在许多企业中处于控股地位。随着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多、投资者参与度的提高,问题和矛盾也越来越尖锐了。特别是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的企业效益下滑,不仅使上市公司的运行质量出现了下降的现象,而且员工的积极性也在不断下降。因此,推行员工持股,能从根本上解决员工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所以,必须明确员工持股的目标,就是要调动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上市公司的员工,不仅包括普通员工,也包括高管等中高级管理员工,员工持股的比例如何确定,高管持股的比例应当放在什么水平,普通员工持股的方式和办法等,是需要认真研究和考虑的问题。如果员工持股的比例安排不合理,不仅起不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反而可能会产生副作用。甚至会出现少数人控制市场、控制股票价格、牟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所以,员工持股的方式和比例必须有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原则上,高管及其管理人员的持股比例不能超过40%,最好控制在30%左右。同时,员工持股的比例占全部股份的比例也要有所限制,避免风险的集中和集聚。

      员工持股计划可能引发的内幕交易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信息泄漏,二是暗箱操作。前者是在一些利好或利空消息发布前,就泄漏给员工,给其他投资者造成损失;后者则是通过不正当手段,恶意炒作,牟取不当利益。有专家建议,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将股票委托给独立的第三方机构运作,并接受监管部门的监督。笔者认为,如果能以这样的方式操作,对防范内幕交易应该能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当然,筑好制度篱笆,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也是不可或缺的。

      尽最大努力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问题,将员工持股计划建立在比较规范的平台上,员工持股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